王丹
【摘要】目的:探討快速康復外科在創傷骨科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方法:回顧性分析100例四肢骨折病人圍手術期行快速康復護理的措施。結果:術后患者滿意度高,疼痛不明顯,能較好配合治療和護理。結論:在創傷骨科患者中實施快速康復方法是患者功能盡早恢復的有力保證。
【關鍵詞】快速康復外科;創傷骨科患者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47-02
快速康復護理是一種較為先進的外科護理模式, 融合了營養學、護理學、心理學和臨床醫學等多種學科, 將最適用、最便捷的護理方式用于降低患者不良癥狀方面, 在改善外科患者術后的心理、營養和機體運動功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3]。我院至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對100例四肢骨折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術后取得較好的效果及舒適度,現報告如下:
1 資料
本組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齡最大為88歲,最小為17歲,單純上肢骨折43例,單純下肢骨折52例,下肢多發骨折5例,所有病例均予行快速康復護理。
2 方法
2.1 心理護理,做好入院宣教
骨折患者因為意外傷害均會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加上住院壞境陌生,不能較好適應病人角色,入院后應予心理安撫,根據患者年齡及文化因素,有針對性的、耐心的進行入院宣教,使之能較好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超前、聯合、多模式、個體化鎮痛,指導和鼓勵患肢功能鍛煉
骨折患者因為害怕疼痛及擔心骨折愈合,早期不能配合功能鍛煉,入院后均予超前、聯合、多模式、個體化鎮痛模式,使病人疼痛數字評分少于2分,甚至是無痛,在控制疼痛的基礎上早期指導和鼓勵四肢功能鍛煉,并告知重要性。
2.3醫護合作,預防下肢DVT形成
患者入院后護士根據DVT高危評分表格予評分,對于DVT高危患者手術前后完善血管B超,指導和鼓勵床上主被動功能鍛煉,配合下肢彈力襪及間歇充氣壓力泵的應用,使用抗凝、擴血管藥物,用藥期間注意觀察皮膚黏膜出血及大小便顏色,及時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檢查。
2.4完善術前檢查,做好術前各項準備
快速康復外科采取與傳統方法不同的圍手術期準備,術前無需整夜禁食,一般采取禁食6小時,禁飲水2小時,術前一天無需常規剃毛,只需抗菌皂清洗局部皮膚,術前一天晚保證良好睡眠,必要時口服鎮靜藥物,術前進行呼吸功能鍛煉。
2.5做好術中護理措施
術中注意保溫,創傷骨科快速康復提倡小切口輔助切開復位,術中不常規放置引流管,控制術中輸液。
2.6實施術后護理措施,促進術后快速康復
術后采取多模式鎮痛,如需輸血,盡量采用自體血回輸,術后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術后回病房,早期可以試飲開水,一小時后如無惡心嘔吐等不適,即可進食清淡軟食,術后堅持全程康復鍛煉,如病情允許,早期下床活動,下床期間注意安全,術后注意預防臥床并發癥。
3 結果
術后一個月內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關節穩定性良好,患肢功能均恢復正常,無并發癥發生,患者滿意度及舒適度高。
4 討論。
相比于傳統護理模式,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強調對患者并發癥的預防和快速康復通路的建立, 利用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方法, 綜合麻醉學、藥理學等學科內容, 使患者的康復能夠在治療一開始就進行, 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復水平, 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負擔[4]。創傷骨科患者進行快速康復護理時,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減少術后并發癥,是患者全面康復的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 皋文君, 袁長蓉. 女性高發癌癥康復護理的研究進展[J] .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0, 16 (25) : 3090-3092.
[2] 王小玲.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在胃腸道手術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 . 中國醫藥導刊, 2012, 14 (S2) : 696-697.
[3] 劉靜. 快速康復護理對泌尿外科患者術后康復及并發癥的影響[J] .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 31 (11) : 1992-1994.
[4] 吳賽芬, 趙翠蘭, 莫心女, 等.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 .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 (14) :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