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學娜 孫曉慧 魏瑋
【摘要】氣管插管是醫院常用的急救技術操作之一,也是對呼吸功能障礙患者建立通氣最有效的方法,迅速建立人工氣道,保持呼吸通暢,及時吸痰,是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的關鍵點。在搶救和治療危重患者起著重要作用,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行氣管插管,建立有效通氣后,如果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感染,影響病人的呼吸,危機病人的生命,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對氣管插管的病人實施正確的護理,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及早恢復呼吸功能。
【關鍵詞】氣管插管;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347-01
1氣管插管病人的臥位與基礎護理
正確合理的臥位,不但能使病人舒適,還能避免造成氣管插管的異常扭曲,損傷器官粘膜,一般采用去枕平臥位,頭可偏向一側或頭部稍微后仰,每1~2h變換頭部位置,以變換插管的壓迫部位,防止局部損傷。頭部后仰則主要是為了減輕插管對咽后壁的壓迫,同時防止插管脫出。氣管插管病人由于機體咳嗽反射減弱,呼吸道以及口腔分泌物增多,易誘發阻塞性肺不張,應做好病人的預防性護理。首先采用叩背,促進分泌物排出,應每2h翻身叩背1次,每次5min左右,如果病人清醒可在叩背時囑其咳嗽并給予吸痰,每次翻身后要檢查呼吸機管道是否脫落、漏氣、扭曲以及呼吸機運行是否正常。對于昏迷或肢體活動受限的病人要經常給予翻身,以減輕皮膚受壓并按摩,應用氣墊床,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預防褥瘡的發生。同時對氣管插管病人應注意口腔清潔,每日進行兩次的口腔護理。
2呼吸道的濕化與吸痰的護理
合理的呼吸道濕化,是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吸痰的基礎。氣管插管術后,病人被迫呼吸道開放,空氣未經鼻腔的過濾、濕潤作用直接進入呼吸道,加之吸氧導管自上而下吹入氧氣,易使痰液干綢結痂。因此氣道濕化很重要,必須加強化。要經常檢查呼吸機濕化器內蒸餾水高度和是否正常工作,對痰液粘稠的病人可進行由氣管插管處每小時注入生理鹽水3~5ml,還要及時吸痰防止痰液涌堵。同時,保持病室的溫度、濕度,避免病人著涼造成呼吸道炎癥,亦能減輕呼吸道黏膜干燥。氣管插管病人應單居一室,病室內溫度以18~22。C為宜。濕度應保持在60~70%,用濕度計嚴格控制。
3氣管插管的感染與預防
3.1定時向氣管插管內滴入生理鹽水,20%碳酸氫鈉或抗生素,每次3~5ml,沿管壁滴入,每1h滴入1次,每天約250~300ml,起到濕化消炎作用。滴入時要注意安全,嚴防針頭掉入氣管內,可用頭皮針接注射器,固定好再滴入更安全。
3.2做好病室的消毒工作,房間地面應每日4次噴灑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空氣用紫外線消,每日2次,每次30min。
3.3采取消毒隔離措施,謝絕探視,呼吸管道要每日更換消毒,吸痰濕化均要掌握無菌操作原則,做好病人口腔護理,每日用鹽水棉球擦洗3~4次。做好全身皮膚清潔護理,定期更換床單、被套及病人的衣服。
4及時有效的吸痰
及時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關鍵。吸痰時應選擇質量好、質韌、型號合適的吸痰管[2]。吸痰管的內徑應小于氣管插管內徑的一半,這樣在吸痰時空氣仍可進入氣道,大大減少缺氧窒息的可能。吸痰動作要輕柔,插管至所需深度后,邊吸邊退,并旋轉吸痰管,便于將管壁的痰液吸凈。每次吸痰時間不應超過15g,每次吸痰重復不超過2次,且兩次重復吸引至少間隔3~5min。每次吸痰后更換吸痰管。
5氣管插管病人的臨床觀察
插管后通過血氣分析,觀察瞳孔大小、淺反射及一般狀態判斷呼吸器調節是否得當。對光反射恢復、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正常,說明吸痰器作用及調節得當,若通氣過度,二氧化碳排出過多,可導致呼吸性堿中毒,發生肌肉抽搐;若通氣過小,二氧化碳儲留,導致呼吸性酸中毒,病人氣促紫紺、血壓下降、昏迷加重,應仔細記錄,并及時通知醫生。
6氣管插管病人的心理護理
對于神志清醒的病人應說明氣管插管通氣的使用目的,需要配合的方法等,指導病人學會手勢語言以及與護理人員的交流方式,經常與病人談話、握手,態度要溫和,操作要輕柔,給病人一種安全感,增強其信心。病人有書寫能力者可讓其把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寫出來。
7拔管后的護理
病人如病情好轉、穩定、自主呼吸增強,常與呼吸機對抗,可撤機觀察1~2d,待病人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呼吸平穩,方可拔除氣管插管[3]。拔管前先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吸盡氣管內及口、鼻腔內的分泌物,解開固定導管的膠布,將吸痰管插入氣管導管內至氣管,再將氣囊放氣,邊吸引邊拔管,鼓勵病人咳嗽,并經鼻導管給氧,以防低氧血癥。導管拔出后應立即將頭偏向一側,,此時病人喉頭反射遲鈍,故應繼續吸盡口腔內的分泌物,以防止誤吸。密切觀察呼吸道是否通暢,通氣量是否足夠,如遇有舌后墜而造成呼吸道阻塞時,應將病人頸部后仰,下合向前托起,使呼吸道成直線,若不能改善,,用舌鉗將舌拉出口外,必要時重新插管。
病人因氣管插管造成咽部疼痛,懼怕吞咽,影響進食,可用0.5%地卡因20ml加慶大霉素88萬U,蛋白酶4000U,行喉頭噴霧,消除咽部腫痛,鼓勵病人進食進水。
8.手術結束后檢查受壓處有無由于壓迫造成的循環障礙、皮膚破損現象,保證全身皮膚完好無損,將病人平穩送回病房,認真仔細的與病房護士交接全身皮膚的情況,并雙簽名。
3 結果
根據不同體位、受壓部位的不同,采取相應的預防保護措施,兩組差異有顯著性。兩組手術病人在手術期間壓瘡發生對照,結果見表1.
表1兩組手術病人在手術期間壓瘡發生對照
組別 例數 1度壓瘡 2度壓瘡 3度壓瘡 壓瘡發成率實驗組 500 1 02%對照組 501 2 18%4體會
根據兩組手術病人實驗對照,實驗組壓瘡及難免壓瘡的發生率比對照組顯著降低,以上說明只要護理人員提高對壓瘡問題的重視,提高防范意識,有的采取各種防御、保護措施,是能夠避免和減少長時間手術病人壓瘡發生的。
參考文獻
[1] 張利華,顱腦外傷病人氣管插管的護理,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195.
[2]王霞珠,朱海萍,黃嘯,氣管插管的護理體會,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4)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