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 何東
【摘要】目的 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隱患的應對策略。方法 采用回顧法分析我科716例住院患者的護理情況,總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結果 心內科護理過程中存在患者自身、護理工作人員、醫院三方面安全隱患,其比例分別為11.87%、9.64%、 2.37%。結論 加強醫患溝通、提高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提升護理質量是降低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安全隱患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隱患;應對策略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curity risks of cardiovascular medical care coping strategies. Methods 716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of nursing situation retrospective method, summarized the nursing process security risks. Result in the patient's own, nursing staff, hospital nursing process Cardiology safety problems in three areas, the ratio was 11.87%, 9.64%, 2.37%. Conclusions strengthen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enhance the legal awareness of nurs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is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nursing process safety hazards important strategy.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are; safety hazard; coping strategies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57-01
護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護理的全過程中,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護理安全不僅是反應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保護患者得到良好護理和優質服務的基礎,對維護醫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會治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故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隱患的應對策略尤為重要,現將我科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科2014年1月至6月期間收治的716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487例,女性229例,其中高血壓315例,冠心病293例,心肌病26例,心瓣膜疾病82例,最小37歲,最大89歲,年齡分布61.3±10.9歲。
1.2方法 采用回顧法對716例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2.結果 醫院內部自己發現的違規行為或不安全操作、差錯事件共計171項。構成比見(表1)。
表1 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安全隱患構成
安全隱患 人數(%)患者自身因素 85(11.87%)護理工作人員因素 69(9.64%)醫院因素 17(2.37%)從表1看出,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安全隱患發生比例最高的是患者自身因素,其次是護理工作者因素,再次是醫院方面因素。
3 討論
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安全隱患因素包含:患者自身因素、護理工作人員因素、醫院因素三方面內容,其具體內容如下:
3.1患者自身安全隱患因素包含:①患者依從性差,在診療過程中,不遵照醫囑服藥,不假外出和不留陪護照料生活起居。護理人員發現上述情況時會立即予以指導和制止,但若未被發現的患者就可能出現護理安全隱患[3]。在收治的患者中有76例未按計劃服藥出現治療效果欠佳, 3例因未留陪護而發生跌倒。6例患者未經同意私自出院,導致病情惡化再次來院,經搶救4例挽回生命,2例死亡;②缺乏基本醫學常識,對疾病認知度差,在診療過程中忽略醫務人員的病情告知和注意事項,對預后期望值高。當治療效果差和(或)病情惡化時,患方就將所有的責任推給院方[4]。在收治的患者中有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左心衰、1例高血壓急癥患者因未及時就醫而發生猝死。
3.2護理人員方面的安全隱患包含:(1)護理文書方面①護理記錄不真實,部分缺乏責任心的護理人員在工作量過大時可能會出現瀆職,隨意填寫護理記錄,而導致所記錄的數據不能真實反映患者的生命體征;②護理文書書寫不及時,心內科患者大都起病急、進展快,在發生急性左心衰、惡性心律失常、高血壓急癥時需迅速搶救,在搶救過程中未規范記錄,當搶救過程完成后憑借記憶去登記,導致信息失準確性;③護理文書不完整,由于心內科護理工作量大,在高血壓危、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過程中,要頻繁監測血壓、心電圖、氧飽和度等指標,難免會出現記錄的滯后和信息的不完整;④書寫字跡潦草,在高頻率、高負荷的工作中,容易出現字跡潦草、他人難以辨認,可能會出現不良事件的發生[5]。(2)實習護理人員方面 心血管內科護理專科性強,高危、高風險患者多,實習人員存在專科護理知識和工作經驗不足的問題,因而無法準確評估病情和預測風險,難免會發生不當護理甚至延誤搶救[6]。(3)專科用藥知識缺乏① 藥品種類多、名稱復雜加之工作量大,難免出現發錯藥的情形;②特殊用藥注意事項掌握不足,在使用溶栓劑、抗心律失常藥物、硝普鈉等藥物時若不能熟記使用注意事項和禁忌癥,就可能出現病情惡化甚至發生猝死。
3.3 醫院方面因素 在日常醫療工作中,醫院方面的因素最為突出的問題是醫療費用①部分患者系外地自費、經濟條件差的急診患者,因病情危重,需急診給予救治;②計費系統存在對醫保患者預交款項設置不合理問題;③醫務人員催費方式、方法不當。患方家屬往往會認為醫療費用不透明、費用高昂甚至認為醫院存在暴利,從而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即影響醫院聲譽也影響患者的治療[7]。
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存在患者自身、護理人員、醫院三方面安全隱患,要降低或是杜絕不良事件的發生,必須要所以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患者及其家屬,加強醫患溝通、交流,加強護理人員的醫療責任感,提高法律意識、提升護理質量,只有這樣才能降低護理過程中安全隱患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雷玉彬. 護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外醫療,2013,02:5-6.
[2]雷肖紅. 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 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S2:150-151.
[3]孔慶芳. 老年人—照顧者—護士互動護理模式的行動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3.
[4]李大平. 基層醫療機構醫療糾紛現狀實證研究——對東莞市4家基層醫院的調查[J]. 證據科學,2013,02:199-214.
[5]羅哈娜. 護理記錄書寫中應注意的法律問題及防范措施[J]. 中國醫藥指南,2013,05:398+697.
[6]洪靜,楊笛,王雙媚. 臨床基本能力評價表在心血管內科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及效果[J]. 中國現代醫生,2013,27:116-118.
[7]何頌躍. 醫療糾紛民事案件處理的發展——從“事故論”向“侵權論”的轉變[J]. 證據科學,2012,03:27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