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群
【摘要】目的:探討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對下肢骨折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方法:將138例下肢骨折手術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按下肢骨折護理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干預:于干預前和術后第2d對兩組進行心理評定,患者出院當天評價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降低顯著(P=0.0000),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降低不顯著(P=0.137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觀察組健康知識得分優于對照組(P=0.0000)。結論: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掌握健康知識,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促進康復。
【關鍵詞】下肢骨折;圍手術期健康教育;焦慮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74-03
創傷骨折多為突發性事件,瞬間改變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形態,骨折患者由于疼痛、手術創傷、住院角色改變等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心理應激[1],而下肢骨折患者行動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更易產生焦慮等負性情緒,不良的心理狀態會通過相關的內分泌、免疫等機制制約患者各器官系統功能,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疾病康復等[2]。大量研究表明,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水平,改善心理狀態。本文對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手術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間在我院住院手術治療的下肢骨折患者138例。入選標準:年齡18歲以上、意識清醒、知情并愿意合作。將13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9例:男性43例,女性26例;年齡26~77(56.17±8.32)歲。對照組69例: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齡24~76(57.62±7.7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密切觀察病程,做好術前準備,宣教手術注意事項及術后并發癥預防。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干預。具體干預措施:以口頭方式、發放健康宣教手冊、宣傳欄板報、播放多媒體宣傳片等形式向患者進行教育。主要內容:(1)術前教育。①心理指導:患者對手術心存擔憂,常產生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注意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增強對手術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②術前準備指導:解釋各項術前準備的意義,如術前皮試、備皮、禁食、禁飲、術前用藥的目的和意義。(2)術后教育。解釋術后去枕平臥6小時的重要性;說明禁食禁水的目的、時間;說明早期活動的必要性;告知保護傷口的方法;術后患肢功能鍛煉指導;并發癥的預防;飲食指導。
1.3 評價指標①焦慮程度評分:干預前和干預后(術后第2d)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測量患者的焦慮程度,SAS由2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根據被測試者的實際感覺,按1、2、3、4級評分,累計各條目得出粗分,乘以1.25得出標準分,分界值為標準分50分,50分以上就可以診斷為焦慮,分數越高,焦慮越嚴重。
②評價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患者出院當天發放自制健康教育問卷表。內容為手術注意事項、術后體位、傷口保護方法、飲食要求、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等5項內容,每項內容分為“完全理解”、“基本了解”和“不了解”3個選項,分別計5、3、1分,滿分25分,得分越高,掌握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SAS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381),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降低顯著(P=0.0000),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降低不顯著(P=0.137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見表1
表1、兩組SAS評分比較 ( ,分)
項目 n 干預前1天 術后第2d t P觀察組 69 50.46±5.17 43.26±4.35 8.8518 0.0000對照組 69 49.62±3.74 48.63±5.61 1.0965 0.1374t 1.0935 6.2836P 0.1381 0.00002.2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干預后觀察組健康知識得分為(22.18±2.35)分,對照組為(18.39±3.53)分,兩組比較t=7.4238,P=0.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1 下肢骨折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心理應給以重視。焦慮是個體面臨潛在性威脅而感到緊張不安、恐懼的情緒狀態。過度焦慮則屬于病態心理,可使患者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減退,從而導致機體對疾病的耐受能力降低,不利于疾病的康復[3]。本研究結果顯示,下肢骨折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表現,焦慮的產生與缺乏手術相關知識、擔心手術效果及害怕手術疼痛等有關。焦慮使患者的舒適感降低,影響患者的判斷和對治療的依從性,同時也不利于骨折的康復,應予足夠的重視。
3.2 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降低顯著(P=0.0000),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降低不顯著(P=0.137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說明觀察組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而此收益正是圍手術期健康教育的結果。在實踐中發現,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患者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時,應根據患者知識需求的特點把握其規律,有的放矢地開展健康教育。針對焦慮起因及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計劃。術前教育應側重手術過程、手術效果等患者術前迫切關心的問題;術后教育應側重肢體功能恢復及預后等。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健康宣教,讓患者了解手術相關知識,掌握應對不良情緒的方法,消除了患者因缺乏疾病信息所致的焦慮,激發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手術與治療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分值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對減輕下肢骨折患者焦慮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提示臨床工作中應重視健康教育干預的作用,注意了解患者的健康知識需求,隨時為患者進行健康指導,減輕心理壓力,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配合治療,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應對能力,促進康復。
參考文獻
[1] 韓月明,馮周蓮,康玉聞.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對策[J].護理學報,2009,16(7):76-77.
[2] 李群,周彩虹,劉杰.下肢骨折住院患者焦慮狀況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1):78-80.
[3] 陳東穎,肖珍玲,謝鴻,等.早期心理干預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焦慮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5):79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