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穎
摘 要:人才競爭日益激烈,隨著高校辦學層次的提升、辦學條件的改善、辦學經費來源的多樣化,財政資金對教育、教學事業的投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財政投入資金的績效評價體系也就成為加強高校預算管理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是國家科技發展和人才資源開發的主導,績效評價管理思想的引入,為我國高等教育績效撥款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高校 績效管理 財政投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00-00
當今世界人才競爭日益激烈,人才建設正歷經快速發展,使得高等學校辦學規模逐步擴大。隨著高校辦學層次的提升、辦學條件的改善、辦學經費來源的多樣化,財政資金對教育、教學事業的投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財政投入資金的績效評價體系也就成為加強高校預算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反映高校經濟運營活動的一面鏡子。
1績效管理應用于高校財政經費投入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的投入已由"基數加發展”逐步轉變為"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以住的撥款模式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這兩種撥款模式,著眼的是高等教育經費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而忽視了高等教育經費財政資金的產出和結果。有效配置和利用資金的使用效率,是各高校探索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的基本出發點。
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關于“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要求。2005年財政部出臺了《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2009年財政部印發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中明確提出“加強高校經費管理的要求: 建立科學化、精細化預算管理機制,科學編制預算,提高預算執行效率”。財政撥款績效評價的實施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怎樣完善高等學校撥款模式,已然成為我國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
2我國高?,F有財政經費投入核算方式及撥付模式
2.1高校財政經費投入核算方式
2.1.1定員定額核算方式
定員定額的核算標準是依據學校在籍學生人生、編制內教職工人數、教職工薪級認定標準以及學校的硬件設施及配套規模加以計算。通常分成三項,即工資福利類經費、商品服務類經費和個人家庭補助類經費。
2.1.2定額加專項補助核算方式
定額加專項補助核算標準是以各高校在籍學生為基數計算,確定生均成本后,核算總的定額撥款額度。另外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各高校的發展需求考慮特定因素,給予一定的特殊專項補助。
2.1.3公式撥款核算方式
公式撥款核算標準是以成本為主要對象,結合各種考核因素以特定公式計算衡量,且以總預算金額來控制實際投入的教育經費。
2.2高校財政經費撥付模式
2.2.1零基預算撥付模式
零基預算模式是通過各高校根據人員、硬件設施等各種教學經費從零開始制定預算,不受先前實施情況的影響,從頭確認本年度預算執行數即實際撥付額度。這種模式實際核算較為復雜,不確因素大,因此適用范圍不廣。
2.2.2協商撥付模式
協商撥款模式是通過學校與財政、教育主管部門雙方協商確定, 依據學校與主管部門及撥款部門之間的政治聯系,容易出現舞弊和資源亂用的情況,撥款額度與實際需要不完全相符。另外此種方式沒有具體的實施標準,難以核查,因此實施效果不佳。
2.2.3公式撥付模式
公式撥款模式是以成本分析作為重要核算手段撥付實施, 撥款定額單位通過對學校的需求及教學活動進行綜合分析后,獲得學校 認可,依據學校實際情況科學地確定其撥款公式,核算撥款額度。此種方式公開透明、具有評估其合理性,對高校督促作用大。
2.2.4增量撥付模式
增量撥付模式與零基預算撥付模相反,根據學校上年度撥款額度,評估資金利用效率,再核定學校本年度實際需求,是否存在追加項目,將二者的總額確定為最終撥付額度。這種方法執行中會受到人為主觀判斷的干擾,無具體的衡量指標,在某種程度上易出現資源亂用現象。
2.2.5績效撥付模式
績效撥付模式相對投入撥款模式而言,根據一定的產出指標來優化配置資源,也被稱作產出撥付模式。可從如下三方面闡述:
(1) 將績效評分納入到撥款公式之中,根據績效評分確定高校應該獲得的財政資源。
(2) 將高校最重要的產出指標即有效學生產出數作為財政撥款的唯一依據。
(3) 將有效學生產出指標和投入撥款機制重新進行績效撥款。
3績效管理體系在高校財政經費投入中的應用
3.1建立科學、合理的高等學??冃гu價體系
績效管理評價體系在關注高等學校產出的同時又要關注高等學校財政資金的投入,以科學的績效撥付模式為前提,建設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合理地評價高等學校的教育經費問題。將高效性和公共性、客觀性和人文性、現實性與發展性相結合,以長遠的眼光解決問題,讓高等教育績效評價體系得以長久發展。
3.2制定“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的高等教育撥款公式
參數作為撥款核算的核心因素,它不僅體現績效撥款的目標,也將發展納入考慮范圍。以師生數量與質量、管理人員結構、師生比等有效數據,根據不同高校參數的數值計算出合適的撥款金額,才能保證績效撥款公式的公平公正性。對政策參數越來越多的關注, 才能恰當的對高等學校進行綜合的評價分析。
3.3建立適合我國的高等教育基金制度
如何平衡政府與高等學校之間的關系,控制撥款方式的弊端現像,體現政府部門對高等學校撥款的高效性和公平性。捐款作為高等學校短時間內聚集大量資金主要渠道,由第三方教育基金機構負責運營,使教育基金不斷地保值增值。在政策為基礎的導引下,轉變成自主辦學機制,使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由直接管理逐步轉變為間接管理,促進教育的發展。
3.4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激勵機制
教育事業是保證人才供給,保證經濟高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不斷加大對國家重點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金投入的同時,解決教育資源嚴重匱乏等諸多問題。改革高等教育撥款公式和激勵措施,不斷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水平。
4結語
高等教育是國家科技的發展和人才資源開發的主導,績效評價管理思想的引入,為我國高等教育績效撥款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高等教育績效撥款模式,以建立績效評價管理為基礎已成為大勢所趨。對于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莉華.《中英高等教育績效撥款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年 6 月第一版.
[2] 張小萍.公共財政體制下中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優化研究[M].中國市場出版,09 年 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