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煒
摘 要 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風格、知識結構等“變量”因素,高職應用文教學應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通過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等教學策略,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做協同”,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 學生 教學主體 高職 應用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Voca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Research Based on Teaching Subject
LI Weiwei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variable" factors of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learning styles, knowledge structure, practical teaching vocational student body should be established position.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arried out by 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driven teaching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mobilize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in doing", "doing in learning" , "learning and doing cooper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writing skills.
Key words students; teaching subject; higher vocational; practical writing
2011年3月,廣東省教育廳主辦了中英合作職教師資培訓項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Student-centred learning,簡稱SCL)。該項目從三個方面對職教師資進行了培訓,即: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培訓、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技能培訓、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運用。通過這三方面的培訓,進一步厘清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中心角色和教學對策。本文正是基于該背景,提出高職應用文教學應當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開展教學活動。
1 確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原因
近年來,教學主體是教育界和學術界所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它關系到教育教學的質量,乃至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過去一段時期以來,對教學主體的研究主要有三個維度,一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客體;三是多主體,即教師、學生、客觀環境等,在教學過程中均可為主體,或者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轉化。本文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客觀環境、教材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而學生群體的差異性較大。比如,高職教育中的非全日制學生和全日制學生,他們在學習需求、學習風格、知識結構、年齡結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又如不同專業的學生,他們的知識期待和專業背景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1)專業群體的差異化。應用文寫作是高等職業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素養。比如財經類專業學生和電子機械類專業學生,他們的專業背景知識、知識結構就有所差異,對應用文的文種要求也就存在差異。如果說財經類學生更易于接受經濟合同、市場預測、經濟合同等經濟文書的寫作,那么機械類專業學生在產品說明書、畢業設計方面具有更明顯的傾向性。
(2)學習風格的差異化。高職非全日制學生與高職全日制學生相比,他們在學習風格上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高職非全日制學生一般都是在職學習,他們的年齡普遍在30歲以上,具有較豐富的工作經歷。由于他們的學習時間缺乏彈性,業余時間較少,這就決定了他們依賴于教師在課堂上的積極引導。而全日制學生年齡一般是20歲左右,缺乏工作經驗,業余時間較多,他們可以較為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利用網絡等資源進行自學。
(3)學習需求的差異化。比如財經專業的學生和機械專業的學生,他們對應用文文種知識的需求就不一樣??紤]到與專業對接的職業方向,前者對財經類文書會有更多的偏向性,而后者可能對技術參數的應用寫作更感興趣。再比如在職教育的學生,他們會更傾向于與當前工作有關的應用寫作,比如計劃、總結、產品說明書等,而全日制在校生對與學習生活相關的演講稿、通知等文種更感興趣。
因此,考慮到教學對象及教學活動中的這些“變量”,應確立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結合施教對象的知識背景、學習愿景、需求動機、學習風格等,做到因材施教。需要說明的是,因材施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退居二線,反而要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積極能動性,結合學生群體的特性,靈活處理教材,確保達到教學質量的要求。
2 基于教學主體的高職應用文教學的策略
在應用文教學中,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主體是實現應用文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其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進行。
(1)情景教學法。由于受到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的設定,高職應用文寫作的實訓教學很難像其他專業的實訓那樣展開,比如物流教學可以在物流實訓室進行實踐、電子電路教學可以在該實訓室開展電路板的焊接等。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應用文教學應當放棄實訓實踐,相反教師應當結合教學進度,適時調整教學內容,使導教與實訓結合,充分利用條件或制造條件進行實踐教學。比如在進計教學進度時,可以將“計劃”和“總結”這兩種文種放在學期的“始”和“末”。針對“計劃”文種的教學,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撰寫自己的學期學習計劃;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講授“總結”文種,將“計劃”與“總結”的關聯性進行比較,并要求學生對學期學習進行“總結”。如此一來,課程教學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和教學進度,使得學生在“做中學”,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將知識傳授和問題解決結合起來為核心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為參與主體,以問題、事實為導向,通過教師的有效組織和引導,使學生在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建立對應關系?;趯W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案例教學中,要精選學生可接受的例子。如果選擇的例子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那么案例教學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比如,在講授“通知”文種的案例教學中,教師應當盡量選擇學生所熟知的實例,最好是為學生所關心的事宜。筆者在講授通知的時候,結合“五一”、國慶、端午等重要節假日的放假安排,講授放假通知的撰寫,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尤其是在“五一”放假前夕,對《關于“五一”國際勞動節放假的通知》的案例進行了剖析,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通知文種寫作的規范、模式與要求。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在“學中做”,通過案例觀摩、思考、分析、點評等途徑,學生掌握了寫作方法,規避寫作誤區。
(3)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指學生在任務預設的背景下,發揮自身積極性及團隊精神,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主動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得知識的過程。與傳統的授課相比,任務驅動法更加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參與,要求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過程中,主動檢索、溝通,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精神。比如,在講授“調查報告”和“調查問卷”文種中,筆者要求同學以五個人為一個小組,將一個班分成若干小組,針對校園某一方面的問題開展調查,撰寫調查問卷和調查報告。在這個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發揮合作精神,設計問卷,利用調查派、問卷星等資源開展調研,并按時提交了調查報告和調查問卷。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實現了“學做協同”,以“學”為手段,以“做”為引領,加深了學生在“學”與“做”環節中的對話,豐富了教學層次,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 基于教學主體的高職應用文寫作的成效
學生在積極參與的“教”與“學”互動中,較為充分地體驗到了主體參與的感受和意義,得到了自我實現,激發了學習熱情。
(1)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的消極學習通常是與學習興趣的乏味互為一體的,因此,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其第一要義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策略,學生將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經歷“靜聽—被動參與—模擬體驗—自主體驗—積極感悟”的過程??菰锏闹R就會通過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的主體參與的渠道,變得形象和生動,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就被激發出來。
(2)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被動、單向學習地位讓渡給主動、立體學習地位后,學生就不再是消極學習的客體,而是自主學習的主體。比如,在任務驅動、情景教學等模式下,學生及其團隊圍繞著某一個任務,主動開展調研、檢索和寫作,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圍繞問題、任務等,自行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能力。
(3)鍛煉了團體協作精神。確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應用文教學,結合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實訓環節,教師可以重新整合教學內容,選取有利于學生團體協作完成的內容,讓學生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比如,在講授“會務文書”內容時,筆者將授課班以公司的模式進行定位,讓學生以團隊或個體的形式,參與公司章程、制度、歡迎詞、招聘啟事、通知、合同、述職報告、總結等文種的寫作。通過模擬、角色扮演等方法,鍛煉了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做協同”,鍛煉了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綜上,應用文寫作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課程,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確立學生為教學主體,在應用文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多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從而造就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鄒志紅.關于高校應用文教學主體性教育的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9(4):68-71.
[2] 楊莉娟.基于學生主體活動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6(11):36-40.
[3] 黃振強.任務驅動法在《應用寫作》課程中的實踐[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4):34-36.
[4] 劉紅星.高職應用文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J].文學教育,2010(9):30-31.
[5] 張濤.教學主體研究的緣起、現狀及未來走向[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