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年級上冊第一章反比例函數的性質中,特別強調“在每個象限內”這一前提條件,然而在教學中往往容易忽略,給后面的解題帶來困惑。教學中從例題入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嘗試、體驗反比例函數性質的含義和數學的嚴謹,從而達到充分理解、鞏固知識、培養數學精神的目的。
關鍵詞:反比例函數;增減性;自主學習
早在17世紀,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畫》中說過:“一切告誡與規則,無論如何反復叮嚀,除非實行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只有讓學生去實踐、去體驗,才能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背景和遇到的問題
師:那么大家仔細想想,剛才小組代表1的表述與書本上的表述有什么不同?生:書上詳細地講到“在每個象限內”。
師:那為什么要有這么一句話呢?生:因為兩支曲線是分開的、獨立的。
師:那說明y的值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前提必須在……
生:在同一個象限內。
師:非常好!所以,當k<0,y的值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必須在同一分支上,即在圖象所在的同一個象限內才可以適應。
生:所以比較前須先看看兩個點在不在同一象限。
師:嗯,在例2中,兩點在不在同一象限內呢?
生:x值一正一負,兩點肯定不在同一象限。
師:很好,那么說明我們不可以直接套用性質去比較。
生1:所以小組代表1的判斷很可能不正確。師:那怎么做才好呢?
生2:最好利用圖象來解決。
師:非常好,讓我們再一起試一試吧。
二、問題的解決
通過實例2的圖象,學生能清楚地發現,不在同一象限的兩個點,函數值不會隨自變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應從象限的特點來確定函數值的大與小。由此,學生對反比例函數性質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而且通過數形結合的應用,對這一數學方法有了更好的認識。
三、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后的教學理念。在這次反比例函數的教學事件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以下幾點:
1.教材編寫原本是相當嚴謹的,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錯誤的解答有時是由于我們教師上課時,教材把握不精準、難點預料不到位、語言缺少嚴密性造成的,例2的教學就深刻地說明這一點。
2.在課堂教學中,要更多地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學習效果會更好,學生的探究,不管正確與否,只要思考了、參與了,就該給予積極的表揚。
3.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積極主動地對課程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調適,靈活使用新教材,設計出新穎的教學過程,把枯燥的教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發他們的進取心。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作為中青年教師,我們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成長的空間還有很多,課堂結束,讓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回顧,深入反思、總結,相信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參考文獻:
郭友.教師教學技能.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袁茂芝,男,出生于1976年2月,本科學歷,就職單位:湖南省湘潭市九華經開區九華第一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