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部分。只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科學有效的閱讀技能,才能使學生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鑒于此對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技巧
初中階段是整個學習的關鍵性階段,對學習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對初中語文來講,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關系到學生閱讀和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師要注重對閱讀技巧的傳授。
一、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課堂的主體是教師,教師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被動接受。但是,最為科學、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完成的,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可或缺。也就是說,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鼓勵他們要有勇氣,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只有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才能有效地接受知識,激發對語文閱讀的興趣。相反,如果教師盲目按照老辦法進行教學,甚至直接說出答案,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極強的依賴,這樣就使學生探求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嚴重抑制。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很難對語文閱讀產生熱情,只成為教師的“聽眾”。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必須不斷進行教學方法和技巧的改革,形成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
二、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的梯度性
閱讀教學的重點關鍵是文章,目的是使學生達到讀懂的目的。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在整體上掌握文章中心,綜合分析和探討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方式。首先,不同學生會產生不同的疑問,教師要進行積極地指導,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實現問題的最終解決;其次,在閱讀過程中,保持思路完整。教師要多角度看問題,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只有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優勢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閱讀水準的全面提升。
三、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辦法
1.閱讀的積累階段
在積累階段,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文章閱讀,擴大閱讀范圍。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了解文章的風格和結構,然后分析其中的情感,為掌握文章的復雜思想打下基礎。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進行知識的積累,實現閱讀水平的提高。
2.閱讀的理解階段
為實現對整個文章的理解,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斷水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文章中的判斷句對學生進行判斷力的訓練;其次,培養分析和綜合能力,這是閱讀能力的重心。教師要有意識地探討文章的深層次含義,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再次,培養聯想能力。豐富的聯想能力可以使學生通過有形的文字獲取無形的真理,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聯想和想象。
3.閱讀的評鑒階段
這個階段是學生對文章表現手法的鑒賞階段。只有具備一定閱讀知識,才能對文章進行一定的評鑒。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鼓勵他們發言、表達看法,實現學生評鑒能力的提升。
初中語文閱讀在初中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既能擴大知識范圍,又能陶冶情操,因此,要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在教學中注重技巧的運用,實現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任英華.語文閱讀教學技巧探析[J].理論觀察,2008(4):167-168.
作者簡介:李大文,男,出生于1973年12月,大專,就職于湖北省建始縣景陽鎮清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