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萍
轉化學困生,始終是一線教師深感頭疼而又無法回避的問題。常常不當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經過日積月累后成為“造就”學困生的主要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于教師而言,從接受學困生開始,“轉化”就是一場持久戰,更糾結的是,持久戰的背后是其結局勝負難分。本文試圖以一件發生在課堂里的真實事例,為成功轉化學困生找到一條新途徑。
背景:
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小李知識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自制力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這些是小李成為學困生的主要原因。但是,課外對他單獨輔導時卻發現,他的理解能力并不弱。在認真聽講的情況下,在教師的督促下,他的解題能獨立完成,并且思路清晰、書寫規范。這個發現使我在教學上始終沒有放棄他。只是苦于課堂上的我,無法時時刻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因此,雖然常有課外輔導,但是成效并不明顯。學生小周的情況和他類似。
事情經過:
一天,教學的內容是“平方根”。基于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日后會把“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兩者混淆不清。因此,在新授課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反復將兩者的概念相互比較、辨析,并且結合典型的例子來加以強化。由于“平方根”內容比較簡單,不長的時間內,學生基本都能夠對答如流。我很滿意,因此滿面笑容。正準備進入下一個環節時,我注意到:小周同學正看向窗外!于是,我有心要提醒他。下面是當時的課堂情況:
師:周同學,9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
學生周:正負3。
因為他明顯的錯誤,學生哄然大笑,其中包括小李同學。果然沒有認真聽講!我忍不住暗暗生氣,但并沒有收斂笑容。同時疑惑:他有沒有掌握今天所學呢?
師:正負3是9的——(我拉長了尾音,等待著)
“平方根!”學生高聲齊答。
師:那么,小李同學,你能告訴周同學9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嗎?
安靜了2秒鐘。
“老師,我知道9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但是我不愿意告訴他!”小李同學響亮、清楚地回答。霎時間,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包括周同學自己!一瞬間的錯愕之后,我的反應是:又開始搗亂了!
看著我陰晴不定的臉龐,學生開始沉默了。而我的心頭轉過無數念頭:斥責小李一番,讓他好好回答!再說,你還未必真的認真聽講了呢?可是,斥責之后,其他同學的情緒也會受影響,接下來的教學無疑將會陷入沉悶無趣。再說,萬一小李同學確實是認真聽講了,我的呵斥豈不狠狠打擊了他難得的學習興致?這種損失很難彌補。怎么辦?短暫的權衡后,我決定:不如姑且信他一回吧!
師(舉起右手放在右耳側,作出認真傾聽的樣子):那么,你能悄悄告訴我嗎?
這時,周同學也由于好奇,不再看向窗外,扭頭注意傾聽李同學的回答了。
小李(身子前傾,壓低音量,但全班同學卻依然聽得清清楚楚):9的算術平方根是3!
又一個瞬間,全班同學笑翻了!甚至有學生鼓起了掌(李同學太可愛了!)。
……
這節課直至結束,小李同學都沒有走神。而周同學也再也沒有看向窗外!
反思: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選擇發火,而是給了李同學一次機會。事實上,這何嘗不是給自己一次機會呢?可想而知,要是當時厲聲呵斥小李,那么接下來其他學生會在沉悶中完成課堂學習。而李同學卻很可能在受到批評后,再無興致繼續認真聽講,陷入兩眼無神,靜靜發呆的神游狀態。同時,受影響的還有周同學。老師的批評會讓他再度體會課堂的無趣、無味。要是這樣,后續的因為好奇而聽講的狀態就會由再度看向窗外替代。而現在,李同學的表現不僅給全班同學帶來快樂,也給我帶來意外的驚喜:今天的他確確實實是認真聽講的!今天的課堂我和我的學生是雙贏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門市業余體校)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