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的分析,對兩個階段的數學教學的銜接性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旨在改善數學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銜接 高中 大學數學
作為高中三大基礎課程之一的數學,一直以來都受到人們的重視,高中的學生們已經習慣了螺旋式上升的教學內容。每一個階段的數學教學都會是前一階段內容的提升和擴充,在這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下,前一階段的學習勢必對后一階段的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小學和中學時代的階段性銜接一直以來都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不存在較大的問題。然而,隨著新課標下中學數學內容的調整,使得中學和大學這兩個階段的數學教學上的銜接出現了很大的漏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現狀分析
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原因,很多高中學生大多是為了提高數學考試成績去學習數學,他們拼命地做題和做練習。而高中教師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去教授數學。在大環境下,這是無可厚非的,也為學生步入大學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尤其是那些以高分成績考入名牌學府的學生,當然是很有裨益的。隨著大學通才教育目標的推行,大學本科層次的教學目標已經不是為了培養精英人才。大部分學生能夠進入大學階段進行學習,其中大多數學生進入了二本院校、三本院校或是民辦高校。通過長期的三本院校和民辦高校的教學及研究發現,這類院校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中大部分學生入學時的數學分數普遍偏低,更為糟糕的是,他們對數學相關課程的學習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有抵觸情緒。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大一的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認為教師教授的內容和高中的差不多,從而忽略了后期的學習。上述各種狀況給后期數學相關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存在較多內容的重復和交叉,同時在內容的設置和教學目標、教學理念等方面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存在較為嚴重和脫節現象,使大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作為教師,我們應盡可能做好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的教學銜接工作,讓學生能夠盡快地適應大學數學的課程學習。
二、解決方法
下面對高中和大學數學之間的內容銜接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旨在改善數學教學的大環境。
1.教學內容。據調研,大多數高中理科生除了對1~5冊進行了常規的學習外,一般還學習了選修2系列。它們對極限、導數和積分的相關知識已經有進行學習。而新課標下對復數和極坐標的講解不是很深入,另外對邏輯代數、參數方程、歐拉公式等內容也沒有進行介紹或重點研究。這些變化都給大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少問題。以理工科學生為例,大學數學分為基礎數學和工程數學兩部分。
基礎數學就是對應著《高等數學》的上下兩冊內容,里面有大量的篇幅介紹微積分和極限。這些內容和高中的內容有很大的重復。如果大學教師還是按照既定的套路去完成這些內容的講解,勢必讓數學成績好的學生產生懈怠,而讓數學成績原本不好的學生的厭學情緒繼續加重。
工程數學包括“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以“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這門課程為例,需要對復數的概念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包括復數的基本運算、指數表示形式和復數的幾何表示,并且要用到極坐標和歐拉公式等。大學教師在教授這門課程的時候普遍認為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復數和極坐標的知識,并且能夠熟練使用歐拉公式。然而我們通過分析新課標下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可以看出,這些內容是不曾進行詳細講解的。
所以說,大學數學的內容應該進行相應的刪減或添加一些內容。當然也可以從高中的數學教學上去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實現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的銜接。在實際教學當中,大學教師應該對自己所教對象的數學學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輔導。
2.教學方法及理念。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在內容上做成了模塊化的形式,在教學目標上,突出了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的建模和創新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當中,程式化的精講多練的教學方式,雖然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卻往往使得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同時也讓學生漸漸地對數學課程產生了一定的抵觸情緒,直到上了大學,都不知道自己所學的數學到底有什么作用。大學數學的內容非常注重數學的應用和知識的遷移,同時需要進行邏輯性強的推理演算,很多結論都是在已有的基本定理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
3.注重數學文化,弱化學生抵觸情緒。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遺產,是人類智慧的濃縮,是對自然界中一切關系進行的抽象。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更多將數學和日常生活中有趣的、有代表性的事務聯系在一起,應該讓抽象的數學具體化,要努力降低數學課的枯燥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領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用數學方法去分析問題,用數學能力去解決問題,從而為日后的生活、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本文針對高中數學和大學課程之間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本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提出了自己對教學方面的幾點看法和建議,期望能對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