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偉
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們可以多方面思考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問題:包括,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教學過程是否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是否能夠選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否既能獨立思考,又能夠與他人很好地交流與合作?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里簡單談談。
一、營造課堂氛圍
好的課堂氛圍是一節好課的基本條件。有了和諧、寬松、平等的課堂氛圍,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教學,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的探索與創造的樂趣,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是教師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 過去我們把情感、態度等主要是作為非智力因素,想法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F在要特別指出的是,新課程強調,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是學習的動力,而且人格培養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目的。
二、創設問題情境
有效的教學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好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使學生在發現、解決問題中學習探索,學會學習。 有效的教學常常把課程內容轉化為探究的主題,并使它成為教學過程的主線。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平等討論,互相溝通,互相啟發,師生積極互動,在問題解決中共同發展。在課堂上,教師要把握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對學生的思維特點了解越多,就越有利于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課堂提問不能流于形式,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啟發學生的思維與聯想,并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在此基礎上,還應該研究如何使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既是思維的深化,又是創新的開始。
三、關注學生實際
關注學生的實際,包括基礎和現狀。在教學中,教師要研究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的程度和反映,具體探究環節上的困難是什么。在提問時,由于一個問題對某些學生來說可能很簡單,但對其他人則不一定,因此不應該催促學生回答,應該把握節奏,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空,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思考。在學生答出結果后,也不應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而應著眼于使回答問題的學生與其他學生都受益。對課堂練習中暴露的問題,教師應了解學生是缺少概念的支撐還是運算技能出現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地矯正。
四、運用啟發式教學
從教學方式來看,課堂教學方式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看一節課有沒有改革意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看課堂上教師是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的。 我們提倡啟發式教學,啟發一詞,出自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丘,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教學論《學記》中指出了“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也?!敝v解其意為:高水平的教學在于誘導:引導學生,但不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對他們施加壓力;為學生提個開端,但不全部講給他們,引導而不牽著走,就能調和教與學的矛盾;嚴格要求而不施加壓力,就能使學生不把學習視為畏途;提個開端而不全部講出,就能使學生獨立思考。做到調和教與學的矛盾,使學生不把學習視為畏途,還能使學生獨立思考,就可以說是善于誘導了。
五、多種學習方式綜合運用
1.探究學習。探究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各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模式主動進行探索活動,通過學生“做數學”的主動探究過程培養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好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皢栴}”是探究學習的核心,選擇的問題要有思維價值,提出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2.體驗學習。體驗學習既是方式也是效果。通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學習資源的充分準備,對教學內容的挖掘和處理,精心地設計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學習數學的過程和活動中,在積極反思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就數學學習而言,包括數學思想方法的體驗,數學美的體驗,數學文化的體驗,數學價值的體驗,學習策略的體驗;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3.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為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彼此通過協調的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策略。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在幾個人組成的異質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合作學習強調班級教學和小組學習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合作學習不僅關注學生認知目標的實現,同時關注學生情感目標的實現,特別是在培養和形成學生的互助精神、合作意識、集體觀念,以及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等方面有明顯作用。
總之,師生、生生之間交互活動自然充分,可以改變以往師生間單一的“一對一”的問答形式,還可以體現學生參與的廣泛性、深刻性,使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