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一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緊緊抓住學生心理品德養成的關鍵時期,針對他們愛“玩”,表現欲強,喜歡“趣味性”活動的身心特點,大膽嘗試開展“體育小俱樂部體驗活動”讓學生自主體驗,從而潛移默化地進行心理品德教育,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健康成長。
一、觸景生情,改變預設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早在十九世紀就指出:“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的教育思想。我國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班華教授也說過:“體驗是內化學生心理品德的必要環節。”在一次體育活動課上,望著無精打采的學生,我臨時改變課前設計好的活動內容與方法,讓學生依興趣自由組合開展活動:有的進行足球比賽,有的進行籃球比賽……,望著操場上學生的投入勁,心想,既然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這樣熱度,何不以此為契機開展體育“特色實踐體驗”活動,輔導他們設計出屬于自己的“體育小俱樂部”,讓孩子們有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和平臺,以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德!
二、全員參與,適時引導
1.全員參與,各抒己見,自找角色。“我的活動,我要參與,我能參與,我會參與”是我們對各種“小俱樂部”里每一位成員提出的戰斗口號。學生們經過分組,討論籌備等環節,有的學生給自己的“小足球俱樂部”取了“狂飆2013”“精彩職教”等充滿了朝氣與內涵,自信而又詼諧的名字;“籃球俱樂部”里有人專門收集王治郅的資料,有人將科比的比賽光盤帶到“小俱樂部”與他人共同欣賞來自大洋彼岸的神話。有的學生專門負責裁判資料的收集;有的當起了“小教練”“小領隊”“小評論員”等。每一位學生都有各自“俱樂部”體驗角色。
2.貼近學生,突出趣味,適時引導。“體育小俱樂部”活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競技活動。而是依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與興趣愛好創設的特色活動,它應貼近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驗。所以在各俱樂部活動內容的設計上,教師特別強調游戲化。
三、結合實踐,尋找切入點
1.結合實踐,創設“小俱樂部”。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需要,結合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的實際狀況,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立了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等五個“小俱樂部”。
2.以班級為依托,尋找“小俱樂部”活動的起步點。創建班級活動陣地,是整個活動的基本條件,各班級的體育興趣小組要有專人負責,并制定每個成員參加相應“小俱樂部”活動的計劃表。
3.以特色活動為龍頭,尋找“小俱樂部”活動的切入點。開展“小俱樂部”活動必須從實際出發,尋找最合適,易開展,易管理,易見效的特色活動為龍頭;學生在體驗中的角色要清楚,職責要明確。
四、體驗內化,感悟人生
1.例如:“足球小俱樂部”的運球游戲、傳球游戲、顛球游戲、頂球游戲、點球游戲、七對七模擬比賽等;“籃球小俱樂部”的運球上籃、三角傳球、集體變化運球、三對三小比賽等。學生們通過參加設置的一系列趣味性活動,增加了凝聚力,感受到了體育文化的魅力。學生們在活動中的親身經歷,使他們獲得了許多從未有過的內心感受,我們在引導他們加強技能技巧練習的同時注意將活動中的輸與贏,失誤與成功,競爭與友誼,自我表現與合作意識等話題讓學生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從而拓展“小俱樂部活動”心理品德教育的空間。
2.在活動中,針對學生課外生活單調,獨生子女存在的自私及花錢如流水等現象,融入了一系列心理品德教育內容,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懂得什么是自我價值的體現:“我是裁判,通過上場親自執法吹哨,體會到了裁判的公正和威嚴”;“我是籃球隊員,在比賽中體會到了自信與集體力量的巨大”“勤工儉學購飲品,使我們體會到父母掙錢的艱辛與樂觀的生活態度的重要性” ……學生們自己的“小俱樂部”活動,更讓老師們認識到:體會是內化學生心理品德的具體措施,學生們在實踐中可以一點點地感悟人生,體驗摯愛,挖掘潛能,培養品格。
五、收獲甚大,效果顯著
通過小俱樂部活動,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有了明顯提高,普遍認為自己在俱樂部的角色很重要;創新意識增強;心理品德教育的空間與實效得到了拓展,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育,他們在體驗中提高,在委屈中自勉,在困難中堅強,在成功中喜悅……哪怕是心理的一次真實體驗,都會勝過老師的萬千次說教!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實踐證明,體驗是學生培植自信、堅強、樂觀、和諧的源泉,潛移默化中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體驗是手段,成長是目的,我們對學生進行心理品德教育,道德內化是關鍵,養成習慣是落腳點,學生終生體育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小俱樂部的活動一定要規范化、制度化、長期化。
總之,小俱樂部活動,可充分發揮體育骨干和積極分子的作用,角色明確,有序活動,既可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又可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與約束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德,從而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姚嚴華.體育教學中學生優良心理品質培養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
[2]吳亮熾.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構建優良的心理品質[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