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軍梅
【摘要】文章基于大量文獻資料扼要探討了人聲音色的調控因素,并簡述了人聲音色分析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學中如何運用電腦提升教學效果,以獲得最佳音色,提高歌唱完成度。
【關鍵詞】人聲音色;聲樂教學;電腦;調控因素;感覺;音樂形象
在聲樂領域,音色與節奏、音調、旋律等要素一樣,都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音色是一種“聽得見、看不到”的東西,為了讓學生獲得最佳音色,除了依靠感覺之外,還需要系統而科學的訓練。這就有必要分析人聲音色的調控以及如何在聲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技術獲得穩固的最佳因素,這對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藝有著巨大意義。
一.音色
音色指的是聲音的個性特征。前蘇聯音樂學家阿薩菲耶夫在他的論著《音調論》里寫到了對音色的理解: “它可以使人分辨出母親的聲音,分辨出親生嬰兒的聲音,分辨出心愛女人的聲音;可以使人分辨出祖國的語言。”由此可見,音色可以最直接、最貼近本能地表達出語言或者音樂未表達完整或是還未被理解的情感,使人產生情感的共鳴。具體到人聲音色,指各種聲部人聲的音樂特色。在聲樂領域,它是形成演唱個性的重要元素,是塑造不同音樂形象的根本手段。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主要是通過聲音來表現的,如果聲音缺少個性化音色,歌唱會顯得蒼白無力,失去個性魅力,也就不能完美歌唱。所以,在演唱不同風格、不同情感的聲樂作品時,要充分利用音色的表現力來提高演唱的完成度,使歌唱更具魅力。
二.人聲音色的調控因素
在很多眼中,人聲音色是與生俱來的。固然如此,但聲樂領域中的人聲音色有著諸多外在影響因素對其起著調控作用,如感覺、聽覺表象、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等。
第一,感覺對音色的調控。當我們聽到一位歌者的演唱時,頭腦中會對其聲音產生印象,這就是對歌唱聲音的感覺。例如,聽到張宇的歌聲,會產生苦情的感覺;聽到韓磊的聲音,會感覺到一種王者的霸氣,我們之所以對歌手聲音有著不同的感覺,主要在于他們聲音音色的不同。而音色的形成則是有賴于歌唱者對自身聲音的把控。根據現代生理科學原理,歌唱者對自身聲音的掌控是一個“順應”與“同化”過程,“順應”屬自我調節,“同化”則是歌唱者演唱經驗,它是通過不停的重復、不停的強化才得以具備的。感覺對人聲音色的調控是直接的,當感覺聲音不對,就會不斷地調整聲音,從而促進演唱技藝的完善。
第二,聽覺表象的調控。聲音是一種聽得見的色彩,所以人們常用明亮、冷暖等色彩視覺感官詞語來形容音色。根據蘇聯音樂心理學家B.M.捷普洛夫研究,我們知道“沒有聽覺表象的參與,是不能歌唱的”。在長期的歌唱發聲練習中會逐漸形成一種具有表象特征的內心聽覺,這是理想歌唱的音色效果的最高境界。可見建立良好的具有表象特征的聲音觀念是獲得理想音色的有效途徑。
第三,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對人聲音色的調控。音色是塑造歌唱者聲音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傳達歌曲思想情感的途徑之一,所以歌唱者要想演繹出歌曲中的情緒、情感,就不可忽視對自身嗓音音色的控制。嗓音音色控制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感性思維調控發聲機理,二是依靠理性思維有目的、有意識地調控發聲器官的運動狀態、運動方式等,以實現對人聲音色的調控,提高歌唱表現力。
三.聲樂教學中掌握人聲音色調控機理的重要性
從以上三點闡述不能看出,對人聲音色的調控是現代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感覺、聽覺表象等,聲樂學習者可以了解自身的聲音狀態和音色,還可以利用調控機理實現對歌唱音色的有力把控,完善歌唱技藝。聲樂的教與學是一個聽得見而看不著的過程,因為人體發生器官大部分長在體內,要想實現對它們進行有效調控并獲得最佳音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此,則要掌握人聲音色調控因素,立足于調控機理進行聲音訓練。例如,在調控機理指導下觸動各種神經感覺末梢,產生感覺、直覺、聽覺表象,通過理性思維的精心構思與安排,有意識、有目的地調整發聲器官在歌唱中的運動程序、運動方式、運動狀態,從而建立起良好的發聲感覺。之后,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訓練,就可以在生理上形成條件反射,從而穩固獲得最佳音色。
四.電腦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電腦在音樂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不僅廣泛應用于歌唱領域,音樂教學中亦有涉獵,如音樂理論、視唱練耳等課程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有著明顯優勢,但是運用理論還不成熟,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聲樂教學并不是一件輕松隨意的工作,良好的教學效果要以出色的師資力量為基礎,以有效的教學手段為憑借,同時要求學生有較好的嗓音條件和進取精神。然而,即便具備這些條件,仍有一些教學難題不易解決。例如,學生對自身的嗓音條件沒有一個具體而深入的了解;如何幫助學生獲得既科學又頗具個性的音色,等等。好在計算機技術在音樂領域中的應用,為這些教學難題的解決提供了途徑。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制作技術將人體發聲器官的生理結構轉化為直觀的動畫,結合動畫講解發聲機理、人聲音色調控機理等內容,學生既可以“看得見”,也便于理解。最為重要的是,它可以將學生的歌聲繪制成“聲頻譜圖”,教師則通過“聲頻譜圖”能了解不同學生的演唱聲部、風格、音準、節奏等要素,并對他們的聲頻譜進行細致分析,以此為依據制定教學安排,這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聲樂教學中僅以客觀感覺為主的教學方式,提高了聲樂教學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五.結束語
對于歌唱者來說,音色是其歌聲的顯著特征,也是表現音樂的手法之一,在歌曲演繹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聲樂教學中不能忽視掉“音色”,這就要求教師立足于音色的重要性,從音色調控機理出發,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正確而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歌唱狀態,引導學生把握音色,同時通過系統訓練獲得穩固的最佳音色,從而提高歌唱技藝,完美詮釋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