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關連芳
摘 要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改革不斷的深入,專題式教學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的教學方式,本文以“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改革實踐為例,介紹模塊式專題教學的模式、在教學實踐的具體應用和存在的問題及完善途徑,期望能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 高校 形勢與政策 模塊式專題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3年齊齊哈爾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模塊式專題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項目號:20131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海英,齊齊哈爾大學,副教授,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關連芳,齊齊哈爾大學,副教授,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2-23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這些年來,在黨中央和地方的重視下,在各個高校及任課教師的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必須看到目前仍存在不少問題,如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泛泛而談,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等,面對這種情況,要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和感染力,實現課程培養目標,就必須繼續深化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過模塊式專題教學在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實效性進行了嘗試。
一、模塊式專題教學的介紹
專題式教學就是教師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大綱的基礎上,通過集體備課,梳理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把教材內容整合為若干個專題,以專題形式滲透到相關教學內容之中。這個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模塊教學就是圍繞一個能力和素質的教育專題,在教法上強調知能一體,在學法上強調知行一致,集中開展相關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活動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體化的教與學,以實現具體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式。模塊教學是對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全面改革與創新所產生的教學模式。
模塊式專題教學就是把教學內容整合為幾個模塊 ,再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授課。主要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模塊由課堂教學、集中討論、社會實踐、學生活動四部分組成。專題形式課堂教學是大綱和教材知識點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梳理而成;集中討論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在討論中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 社會實踐是使理論教學具有說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在親身實踐中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引導和幫助學生增強分辨是非和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內化為學生的共識,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學生活動是為了要求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自己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模塊式專題教學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的應用
“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對學生進行國情和世情教育,目的是使學生能通過了解國際國內形勢,掌握黨的方針政策,了解國家發展的脈絡和方向,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引導大學生關注國際國內的形勢和政策變化的趨勢,積極并思考國家的命運和自己的社會角色,關心國家、家庭和本人的發展前景,學會判斷形勢、把握政策方向。所以“形勢與政策”課在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課程的重要性,其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就顯得尤為突出。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實際情況形成了模塊式專題教學的教學模式。
(一)“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塊設計依據
省部級文件精神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塊設計的理論依據。“形勢與政策”課的特點就是與時俱進,呈動態的特征。隨著國際國內形勢政策的發展變化每學期的內容都不相同。據于此,每學期教育部社會科學司都會下發“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要點以及各省教育廳下發的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備課會精神,這些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塊設計的理論依據。嚴格說來,教育部下發的“教育教學要點”就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大綱,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遵循這一主線,在教學設計中不能偏離它。
重大歷史問題和時事熱點問題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塊設計的現實依據。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就是結合重大時事熱點問題進行國情世情教育,培養學生的政治關注度和敏銳度,提高對重大時事熱點問題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把握時代的脈搏。重大的歷史問題是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回顧與紀念活動,如改革開放歷史、黨的科學體系形成的過程、建黨90周年紀念等等,教師在介紹時宣傳黨和國家的重大政策。在教學模塊設計中要整合這些事件,不能忽視。
(二)“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塊設計的主要內容
我們根據教育部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下發的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和省里備課精神,認真梳理教學內容,根據需要將核心內容分為五個模塊。
第一模塊:國內政治形勢篇。主要介紹和分析國內當年的重大政治事件,如上半年的“兩會”和下半年的中央全會。其中重要政策的確立和發展變化,明確黨和國家采取的重要措施,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國的政治制度。
第二模塊:國內經濟形勢篇。主要介紹和分析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了解我國的經濟現狀、對比與其它國家的經濟發展,從而更好地把握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第三模塊:國內文化建設篇。主要介紹和分析我國在文化建設,包括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重大方針政策,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文化軟實力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的地位和作用,爭當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第四模塊:臺海局勢篇。著重介紹臺灣的歷史與現狀,說明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介紹我國對待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以及臺灣島內政治經濟發展現狀,使學生能站在祖國統一的高度來充分認識反對“臺獨”的重要意義。第五模塊:國際形勢篇。或者是中國與其它大國之間的關系。主要介紹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取向,介紹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作用,使學生及時了解和把握當前國際形勢的熱點問題、中國與其它大國之間關系的發展趨勢等。這五個模塊設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美麗中國和中國夢”、“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十八大精神解讀之一、二”、“中央經濟工作和農村工作會議解讀”、“臺灣問題和對臺方針政策”等七個專題。
與專題對應的是每次專題授課后,各學院輔導員組織學生進行集中討論,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同,學會用馬克思主義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立場和方法來看待現實問題。同時各學院通過社團活動和學生活動,如青年志愿者活動、特色理論研究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各項活動等,使學生的知識體系轉化為學生的行為體系。同時由團委、學工處和各學院結合“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體會黨和國家政策能力,使學生認識到社會與自己的關系,自覺地把個人的發展和祖國的命運結合起來,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模塊式專題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一)模塊式專題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模塊式專題教學總體上來說提高了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關注度,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有不成熟的地方,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還缺乏學校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在模塊的學生活動、實踐教學方面還沒有政策性的保障。第二,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背景差異比較大,使之在專題教學中對政策的認識和解讀程度不同,差異較大,甚至有就事論事的現象,缺乏對形勢和政策的精辟分析和開闊的視野;第三,輔導員作為兼職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并且還有事務性的工作,缺乏對“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視,組織學生討論和學生活動的質量不高。
(二)完善模塊式專題在教學的途徑
模塊式專題教學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教學內容向學生知識體系的轉變,學生知識體系向行為體系的轉變,實現教學目標。要使模塊式專題教學實現其最大效應,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加強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對于模塊式專題教學需要學校各職能部門協調配合,沒有相關的政策是不行的,所以,學校是否認同形勢與政策教學的意義,領導班子是否重視,對于模塊式專題教學來說,非常關鍵。一方面,要深化學校上下包括領導、各學院、教師和學生對該課程的認識,保證形勢與政策的基礎不動搖,形成一個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以形勢與政策的教研室為主體的,各部門協調分工的常效機制;另一方面,要完善模塊式專題教學模式就要把形勢與政策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以教學為主要方式,多部門聯合互動,采取集中討論、學生活動、實踐教學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生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豐富和完善形勢與政策教育。
第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模塊式專題教學需要梳理整合教學內容,需要對形勢政策的正確把握、開闊的視野和精辟的分析,需要能從學生的視角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充分體現在理論教學之中。所以,教師素質的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熟悉黨的方針政策和國際局勢,有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積極參加各種的培訓,經常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經驗,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不斷改進理論傳授的方式方法,提高課堂質量。
第三,加強對輔導員等兼職教師的管理和培訓。兼職教師一般沒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知識背景,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認識也不夠深刻,再加之有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使之在配合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活動和社會實踐組織力度不夠,效果不明顯。所以,要完善模塊式專題教學,必須對兼職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和加大管理力度。否則模塊中的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部分就形同虛設。
第四,注意發揮網絡作用。模塊教學設計中應該有對現代信息的利用,這樣能使熱衷于網絡的大學生提高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興趣,拓展教學的寬度和廣度,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模塊式專題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嘗試,需要多方的協調配合和共同努力,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完善。
參考文獻:
[1]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2004] 13號.
[2]鐘啟春. 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模式初探.科技創新導報.2013(10).
[3]張文風.對創新“形勢與政策”課模塊式專題教學的若干思考.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434).
[4]林欣蓉. 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學改革初探——以福建江夏學院為例.高等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