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公平視角下加快區域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創新是教育改革最為關鍵的環節,也是教育發展的必要條件,對于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教育公平的科學內涵及教育信息化意義,著重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對內部教育的公平與不公,并在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戰略措施,以此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教育公平 區域教育 信息化 發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00-00
作者簡介:李麗君 女(1973/2) 碩士 講師 研究員 研究方向:教育理論研究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1.前言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前提條件,它對于衡量我國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教育公平視角下區域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創新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國教育改革及發展的綱要中指出,公平教育要能夠惠及全民,這不僅是我國教育事業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同時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任務。因此,在教育公平視角下,要不斷發展和創新區域教育的信息化,才能進一步提升我國教育事業現代化水平。
2.教育公平的意義
教育公平對于實現社會的公平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指人們均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教育資源及教育成果。隨著時代及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教育的公平問題,這是由于教育公平有著社會的、時代的、現實的及歷史的背景,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公平逐漸成為人們發展最為本質的要求;從法律及政治的角度來分析,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的機會均等。但由于我國城鄉之間以及東西部、中西部之間的社會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使得經濟發展不均衡。這種客觀方面導致的不均衡致使人們所接受的教育先天不均衡,嚴重制約了人們自由全面的發展。教育公平的意義就在于縮小、甚至是消除這些不均衡,推動社會每個個體的發展。
(2)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最為重要的基礎;教育常被人們看做是實現社會公平最有利的工具,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現今是一個知識能夠改變命運,而教育能夠成就未來的社會,就目前我國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仍需要通過公平的方式和思想構建和諧的教育,擴大并優化教育的資源,從而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使人們能夠共同分享教育改革及發展帶來的成果。
(3)教育公平對于改善民生具有積極意義;我國雖然一直在不斷地完善教育公平,使其整體水平和狀況能夠平衡。但由于公共教育的資源在學校、區域以及城鄉等之間的配置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仍存在難以滿足弱勢群體受教育的訴求,對其的補償和扶持力度不夠等不公平的現象。這些現象給政府部門以及教育部門都帶來了難題,增加了社會公眾心理壓力。我國要不斷擴大教育,滿足更多人教育的需求,就要將教育當做是民生問題來解決,并堅持將促進教育公平當做是國家基本教育的一項最重要的政策來執行[1]。
3.教育信息視野下的教育公平
不論是哪個國家及社會,不斷發展的教育公平均是其歷史的進程。當前我國教育信息視野下的教育公平,與西方的發達國家相比,宏觀方面的一些問題大致相似。但在微觀方面,如物質條件、教學資源、師資隊伍等仍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整體來說,教育的信息化仍是推進教育公平一個不可或缺的途徑[2]。
3.1教育信息視野下教育信息化的涵義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由國家和教育部門統一組織和規劃的教育系統中的一個最基本的組成要素。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智能化的教育技術,根本在于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教育信息化不僅具備教育的屬性,而且還具備技術的作用。從教育屬性方面來說,教育信息化具備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以及交互性等特征;而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教育信息化具備網絡化、多媒化、智能化以及數字化等特征;本質上教育信息化僅是信息化的教育,除了是教師教學的個性化、學生學習的自主化、教育資源的全球化、教育環境的虛擬化以及教材的多媒體化外,還能夠引發教學觀念、教育思維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的變革[3]。
3.2教育信息視野下教育信息化對教育公平的作用
教育的信息化在國家信息化中占據著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能夠科學合理的分配教育的資源、分享教育的信息擴展資源使用的范圍,能夠初級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加獲取知識的途徑,進一步推進教育的公平。
3.2.1教育信息化對教育內部公平的促進作用
(1)促進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轉變
傳統教育教學的管理的模式過于單一,政府擁有較大的管理權利,對學校的管控過于嚴密,阻礙了學生與教師的發展。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原先垂直型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漸向水平及雙向交互跨越[4]。除此之外,學校校本的管理模式也逐漸走向成熟,教育信息傳遞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教學管理更加強調和注重教學的民主與高效。
(2)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處于非對等的關系,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進一步轉變了教育知識傳播的方式,教師與學生能夠利用網絡獲取所需知識和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拉近了師生的距離。
(3)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家庭因素、知識程度與學習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少之又少。教育信息化視野下,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構建知識,讓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互動互助,進而促進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3.2.2教育信息化對教育外部公平的促進作用
教育信息視野下教育信息化能夠促進教育與社會各行各業的交流與合作,教育系統是社會系統中的子系統,其改革和發展需得到其他行業和部門的配合與支持。同時,教育信息化還能促進城鄉、區域與學校等的協同能力,對于減弱或消除城鄉、區域與學校之間因經濟、歷史等造成的教育水平差距,進而提升我國綜合素質水平[5]。
4.教育公平視角下教育信息化發展策略
4.1加強信息化建設
教育公平視角下,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是確保教育公平最為重要的物質條件。只有不斷縮短學校、城鄉信息化設施存在的差異,才能進一步促進教育的公平,這也是推動我國城鄉教育向一體化方向發展的契機。加強信息化的建設,需把3G技術、IPV6、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先進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支撐體系,并以此來推進學校、城域網信息化設施的升級和改造,進而確保基礎設施能夠達到資源、服務以及網絡全覆蓋的一體化教育發展需求[6]。與此同時,還需為各個教育部門及學校提供一套開放、穩定、高度、安全、智能化的服務,與城市的信息化接軌,確保城域網網絡的互通互聯。
4.2優化教育信息資源
教育公平視角下優化教育信息資源,確保人人都能夠利用、享有和貢獻,才能進一步促進教育的公平。優化教育信息資源,可以從經費的支持和政策的制定、保障等方面入手,將各類、各級的信息數據及資源進行整合,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教育的科學管理,并形成以數字化、信息化為基礎的教育資源體系,達到教育資源共享、數據融合的目的。在優化教育信息資源的同時,還需將學生的學習需求考慮進去,將優秀教師的一些資源進行整合,建設名師講堂等。同時,還應為人們提供一些職業技能方面的教育或是學前、社區以及繼續教育等,滿足不同人們對各種類型學習的需求,形成開放、積極學習的文化氛圍,推動文明城市的發展和建設。
4.3加強信息化公共服務建設
教育公平視角下,加強信息化公共服務的建設,能夠推動教育的公平,為社會公平提供保障。加快信息化公共服務的建設,需以城市基礎信息設施及網絡為依托,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建立一個能夠滿足區域教育發展的要求、人才成長的規律、學習型城市的教育需求的公共信息化服務體系。此外,還需打破原先部門之間的界限,推動建設思路從業務導向向服務導向的轉變,同時根據職能及用戶的群體,構建一個經濟實用、性能可靠以及技術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同時,依托現成的集成應用系統,建立綜合查詢中心,為部門提供統計服務及數據查閱,為教師、學生及教師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務,并建立一個包括在線輔導、網上培訓以及咨詢服務等實時的應用服務。
4.4加強信息化應用建設
教育公平視角下,還應把育人作為立足的根本,加強信息化應用能力的建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一個多層次、開放型的教育技術培訓機制,將培養與提升融為一體。通過將教育的信息化應用的建設不僅能夠培養學校領導者的領導能力,全面提升教師教育的技術水平,而且還能夠進一步促進課程教學及培訓的整合,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2)積極探索并改革信息化教育與教學,將多媒體、電子書包以及虛擬課堂等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去。同時,還應積極研究多往融合的大環境下,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建設的模式,并通過數字電視、互聯網、衛星以及移動通訊等途徑加強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教育朝著均衡、公平及優質的方向發展。(3)加強師生信息的素養,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大力開展教育技術應用評選活動,充分調動教師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積極性,提升其教學的水平。同時,還應加大信息技術的應用來培養學生合作、自主與探究等方面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4)建立健全教育教學中信息化應用的評定指標,包括學校信息化的設備、教學科研以及管理的信息化等方面。同時,還應做好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評估工作,提升學校信息化應用的建設力度,推動城鄉、區域及學校現代化教育的發展。
5.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育公平視角下我國區域教育信息化能否得以持續、和諧的發展,會對教育公平造成影響。只有通過不斷加強信息化的建設,優化教育信息的資源和結構,統籌規劃,推動區域教育朝著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使其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才能達到現代化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周春良.教育公平視角下的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2012,11(3):43-45.
[2] 楊彥軍,郭紹青.教育信息化區域性整體推進中引領團隊的建設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11(08):91-93.
[3] 張曼.教育公平視角下的高等教育政策探析[J].高教高職研究,2013,10(2):156-157.
[4] 孫梅,邵伯樂.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理論與實踐,2012,27(3):3-4.
[5] 王亮.公平視角下如何實現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J].學園,2013,11(5):35-37.
[6] 鄭建.加快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20(1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