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剛 任曉鏷 張娜 許倩
摘要:本文針對教學型大學的自身特點,如何提高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質量,使其相關專業學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對該門課程的理解,以更好地鍛煉和提高教學型大學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型大學 食品營養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a)-0000-00
教學型大學是指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的全日制大學。它以招收本科層次的學生為主體,主要履行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研究的職能,培養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高級專門人才)和高級研究型后備人才,擁有學士學位授予權和少量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可招收一定數量的專科生。與研究型大學相比,我國的教學型大學具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突出表現在:以本科教育為主體;主要承擔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任務;社會適應性強;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區域化優勢明顯;辦學效益顯著[1-2]。
食品營養學(food nutrition)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對于學習其他專業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該課程主要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生長發育及健康的關系,提高食品營養價值的方法以及食物資源的開發[3],是以人體生理學、生物化學等課程為基礎,同時與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食品衛生學等課程有密切聯系。主要研究人體營養規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學,內容包括營養學基礎,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不同人群營養、營養與疾病、社區營養等;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和應用性,與國計民生的關系密切,它對于居民改善營養、預防疾病、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有重要意義[4,5]。因此,要讓學生學好這門課程,讓學生更深入了解食品營養學,筆者探索和應用了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食品營養學教學體系。
針對教學型大學的社會任務和職能,食品營養學的教學要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以理論聯系實際,融會貫通知識為目標來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教學中就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一、因材施教,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針對教學型大學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科學研究深度較淺,文化背景差異等特點,打破傳統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為主要教學手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采用教授與引導相結合,變灌輸為啟發,變督促為引導,可將“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 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導向教學法”和“項目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即在教學過程,逐漸放棄教師一個人在教學中的主角位置,在闡述重點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案例、問題設問質疑,讓學生回答或者鼓勵他們自問自答,或只提問題不作回答,讓學生課后積極思考等,逐步培養學生依靠自己的積極思考去汲取書本知識,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吸取知識,進而勇于創新。例如,在學習營養與肥胖時,讓學生以自身為例,測量自己的體重,通過與標準體重進行比較,分析原因,并計算和設計每日需攝入營養素的量,并引導他們根據計算結果,從營養學角度調配好自己的膳食營養、就餐配比。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不愿學到主動學,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各種先進適用的教學手段
在以往,教學型大學食品營養學課程的學習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內容呈現往往比較抽象,如果在授課時仍以板書、說教為主,學生則會難以理解所學內容,想必教學質量會有所影響。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實物教學、掛圖教學、網絡教學和實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通過這些手段,使教學內容具有真實的情景呈現、生動的動畫演示,使學生更輕松地理解所學內容,實現學習內容簡潔明了,易識易記,以增強學生在學習時的感性和直觀認識,以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以事實為依據,追求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隨著全球信息時代的高速到來,充斥在人們眼球中的食品營養與安全信息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然而由于普通民眾對食品營養知識的認知與辯識水平高低不一,一些事實不清,內容不真的營養現象層出不窮,給我們無論是專業學生還是普通民眾都帶來極大的困擾。為使食品營養學的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實際,充分體現其知識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更好地指導人們的健康生活。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均以權威信息來源為準繩,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分類,并將它們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除此之外,并將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引入課堂,如就“安徽阜陽空殼奶粉事件”、“反式脂肪酸與人體營養與健康關系”、“三聚氰胺事件”等問題進行專題講座,對其產生的原因、對人體的危害等進行詳盡講解,要同學們明白食品營養與安全同老百姓的健康密切相關,作為食品科技工作者,必須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確保食品安全、衛生、健康、營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與理性認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食品營養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關系非常密切的課程,在教學中,我們應將營養學理論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如在食品各營養組分及營養價值的分析與判定中,可以將分析檢測與營養評價進行有機結合,以提高其說服力。在各類人群的營養與健康方面,可以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為自身設計一周食譜,并要求每位學生寫出設計理由、所含營養成分、烹飪方式、原料價格等,然后在班內交流評比。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覺走進社區和學生食堂,開展形式多樣的問卷調查、發放科普傳單、制作科普展板、制訂科普標語和海報;以及開展食品營養專題報告、講座、座談等,增強學生與社會接觸面,提高其責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以增強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嚴把考核質量環節,選擇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課程考試是反饋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某一門課程的成績并不能夠完全說明一個學生的綜合水平。傳統營養學考試都是閉卷考試,因此很多學生反映考試結束后就忘得一干二凈,對學生運用知識的方面的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沒有考查。在本課程的考核中,為增強考試運用知識的能力,應結合學生平時出勤率、課后思考作業的完成情況、實踐報告、課堂提問及期末閉卷考試成績(期末試卷將以無標準答案的考題為主),計算總成績,力求能客觀而全面地反映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更能夠全面地體現學生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 徐洲.關于教學型大學科研與教學關系的思考.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J].2013(2):55-57.
[2] 李會,劉文禮,何鵬,陶佰睿,朱恒軍.教學型大學質量創新策略研究.科技視界[J].2013(9.)35
[3] 孫遠明.食品營養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
[4] 曹婭,王彥平,王思.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思考.河南農業[J].2013(9):39-40.
[5] 丁軍燕.提高《食品營養學》教學質量的方法.教學研究[J].20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