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軒
摘要:根據北京市“十二五”期間道路發展規劃、功能需求及獨有的“城市道路特色”,對北京市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提出符合養護實際需求的綠化景觀設計思路,其意是在今后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起到指導和參考的作用,既可以節約前期建設資金和后期的養護成本,又可以全面提升綠化養護管理工作水平。
關鍵詞:中央隔離帶 綠化景觀 設計思路
1 引言
近年來,北京地區冬季經常出現較大范圍的降雪天氣。在冬季降雪時,為保障首都各條高速公路暢通,不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更不能影響北京廣大市民正常的生活,采取了“以機械掃雪為主、人工撒布為輔”的道路保暢措施,但使用過融雪劑的殘雪,一旦融化水進入土壤中,將會把大量的可溶性鹽離子帶到綠化苗木根系周圍造成鹽害而枯萎、死亡,導致路域環境內綠化景觀效果差。同時,在日常養護工作中,養護人員需穿越高速車流進行綠化養護作業,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因此,提出符合北京市高速公路現實情況的綠化景觀設計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2 中央隔離帶定義、類型及功能
2.1 定義
為沿著道路縱向設置的分隔車行道用的帶狀設施,位于路中線位置的稱中央隔離帶;位于路中線兩側的稱外側隔離帶。
2.2 類型
北京市由于地域資源比較匱乏,在綜合考慮車流量、設計時速等各種因素后,針對不同路段設置了不同的隔離帶形式,即有綠籬式、支架防眩板式、水泥隔離墩式3種類型。其中,綠籬式中央隔離帶就是在一定寬度之內栽植具有防眩效果的綠籬或其它花灌木的設計形式。目前,京滬高速部分路段采取此種形式,其優點是綠化景觀效果好,缺點是不便于養護,對養護人員人身安全有重大威脅,養護經濟成本高。支架式和水泥隔離墩式中央隔離帶一般是在車流量較大、路幅寬度較小、橋梁路面或有照明設備電纜路段安裝不同的防眩板。比如在京港澳、京開、五環路等車流量較大的城市區段采取此種形式,其優點是便于養護,養護人員人身安全有威脅小,缺點是綠地覆蓋率小。
2.3 功能
2.3.1發揮夜間防眩的功能
通過綠化苗木設計和栽植方式,應有效地防止對向車輛前照燈對司機視覺的影響,并有隔離雙向交通、埋設通信管道、誘導視線、保證行駛車輛交通安全的作用。因此,防眩植物應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也具有抗逆性強、美化環境的作用。
2.3.2滿足綠化景觀要求
高速公路綠化給無機的道路增添上有機的自然色彩,是形成舒適的環境景觀的主要因素。中央隔離帶的綠化不但要考慮防眩的效果,還應考慮景觀美化的功能,要滿足沿途及高速公路整體的景觀需要,在樹種選擇、生長適應性、外形尺寸以及整個高速公路景觀協調上進行綜合考慮。
3 中央隔離帶綠化景觀設計思路
高速公路綠化是道路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目前公路設計文件中,環境保護設計中含有公路綠化內容,但一般不盡完善,給公路綠化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通過現有綠化景觀現狀與新綠化景觀設計思路對比,對不同高速公路路段提出不同的設計思路,最終使交通功能與美好的道路景觀效果達到和諧、統一,使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更符合人本要求,為廣大司乘人員提供通暢、整潔、安全的行車環境。
3.1 現有綠化景觀設計模式缺陷
目前北京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綠化景觀設計缺陷主要有:一是沒有充分調研道路周圍人文、地質和社會環境,特別是京藏高速、京開高速等市區段內與日俱增交通量的會給后期養護管理工作造成很大難度,則是全部統一設計、統一栽植檜柏。二是工程建設時期沒有合理、科學地規劃和設置取水點位置,更沒有制定完善地澆灌設施系統,造成后期澆水十分困難。三是設計(施工)單位為增加苗木使用數量,賺取更大的經濟利潤,在部分路段設計栽植每簇6株、間距4米為一個小設計單元的綠籬,但從后期養護來看效果不是很好。四是設計栽植的綠籬防眩高度不夠,特別是在有坡度的路段,沒有隨著坡度的變化改變綠籬的防眩高度,防眩效果不佳。
3.2 綠化景觀設計新思路
3.2.1 滿足后期綠化景觀設計需要
中央隔離帶是高速公路建設施工過程中的基準線,是工程實施進度的標尺。在道路主體立項設計、建設施工時一定要滿足后期綠化景觀設計需要:即在完成道路主體施工時,將其基層的渣土、混凝土碎石等雜物清理干凈,填土厚度不低于60厘米;其寬度不低于3米,土層表面距離道牙子不低于15厘米;若中間設計排水溝的話,則設計成為支架式防眩板,其高速與綠籬高度一致。
3.2.2 發揮最大效果的防眩作用
在對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時,要根據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寬度、結構設計形式充分考慮綠化苗木栽植的間距、高度及遮光角。目前,北京市高速公路防眩設施的對汽車前照燈的遮光角為30-45度,考慮到北京車型比較復雜、栽植的綠化苗木要求比較高,建議采用下限值30度為好。因此,中央隔離帶防眩設施(綠化苗木栽植)的高度與不同車型前照燈高度、駕駛員視線高度、道路路幅寬度等因素有關。綜合北京各條高速公路的情況來看,建議高速公路直線或曲線路段最適宜的防眩設施(綠化苗木栽植)高度1.8m為宜,而上下坡度路段最適宜的防眩設施(綠化苗木栽植)高度2.0m為宜。
3.2.3 選擇合適的綠化景觀設計形式
由于北京市高速公路的中央隔離帶寬度一般為3m左右,部分路段考慮到今后要拓寬道路的需要,比如京港澳高速趙辛店至市界段,其立地條件差,汽車尾氣排放污染嚴重,風速較大,土壤厚度為50-60cm,底部是砂石料路面基層基礎,土壤質地及透氣性不良,需要改善土壤條件;同時,考慮到北京市冬季普遍降雪,道路除雪保暢工作甚為重要,綜合上述因子導致北京市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綠化苗木選擇和設計形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3.3 綠化景觀設計小結
在選擇中央隔離帶的綠化苗木時應該充分考慮途徑城市環境復雜、政治敏感度高、苗木本身抗融雪劑等特點,在遵循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的地域性、經濟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的前提下,選擇常綠、樹形防眩、抗污染、抗風抗旱、適應性強、樹形整齊、生長緩慢的苗木為宜,建議按照不同路段位置采取不同綠化景觀設計形式:一是在北京市高速公路車流量較大的城區路段盡量減少在中央隔離帶栽植綠化苗木,采用防眩板代替綠化苗木以達到防眩效果。二是在車流量相對較少的城區段和山區路段選擇栽植檜柏,路邊兩側鋪裝道牙子,高度為15cm,以規則式整型成簇栽植設計,高度為1.8-2.0米,間距為4米,每簇4株冠幅豐滿的檜柏,間隔20米左右栽植成叢木槿,其綠化效果不錯。不建議在檜柏綠籬下再設計栽植其他花灌木。此種設計方式,便于后期的綠地保潔、除雜、清渣、澆水、圍堰等各項養護工作。
4 討論
本文作者結合高速公路綠化養護實踐工作經驗,從后期養護作業安全、規范及滿足不同需求的角度認真分析了北京市現有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在綠化景觀設計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從不同的道路結構形式對中央隔離帶提出了符合北京“地區道路特色”的綠化景觀設計思路,但不能一律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深入一線,實地調查、認真總結,按照地方道路特色,因地制宜的提出最佳的綠化景觀設計思路與方案。
參考文獻
[1] 謝瑛.淺談高速公路沿線景觀設計[J].有色冶金設計與研究,1999,14(3):40-42.
[2] 陳兵.大保高速公路邊坡綠化及立交區景觀設計[J].云南交通科技,2002,24(5):102-104.
[3] 劉佳妮,包志毅.中外高速公路綠化現狀比較[EB/OL]. (2007.6.8) [2010.4.10].
[4] 翟志濤.公路綠化與環境保護[J].北京公路,1999,(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