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彬
摘 要: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有效的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已成為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 管理意識 英語教學 教學效果
英語的課堂管理是指:“英語教師通過協調英語課堂內師生間、學生間關系而有效地實現預定的英語教學目標的過程?!闭n堂管理藝術和技巧是教師教學智慧的新象征,是教學實踐和經驗概括的理性提升。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下,要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向課堂管理要質量。教師不但要能駕馭外語教學,更要具有課堂管理能力,努力做到使學生在有限的45分鐘里盡可能發揮學習主動性,這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使我發現,在教學中增強管理意識,對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有很大幫助。
一、增強管理意識,促進教與學的轉變
無論是哪門學科,如果沒有嚴格的要求與規定,總提“下次注意”等緩和措施,則學生成績是提不高的。長期下去,教師講課水平再高也無濟于事?!皣缼煶龈咄健钡膬群鞘稚羁痰模@里,嚴師是主導,但若只講課,不管所謂的雜事,肯定出不了高徒。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始終貫穿嚴謹加效率的要求,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不提倡“下次注意”,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通過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積極的學習系統,使他們的潛力得到開發,能力得到發展,學得富有成效。
英語教學體現了記憶與理解的教學特征,聽、說、讀、寫都需要重復練習才能加深理解。因此,這就要求學生課堂上全神貫注,全身心投入,跟著老師的思維走,要求課堂上做的必須當堂完成,不允許學生想與課堂無關的事。要讓學生明確:學習過程中不能有半分馬虎、分心,既然來上課,就不能浪費時間,嚴格遵守學習紀律,保證學習進度。對偶爾出現未完成作業或是兩次出現相同錯誤的學生,必須寫出原因和改進措施。通過這樣的管理,對教與學兩個方面起到如下促進作用:
1.加強管理意識,促進教師的“教”。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以轉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標志,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設計課堂教學程序,要關注學生語言知識、技能、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愛好與特點組織教學,并加強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管理,提高教學效率,進而促進教師本身教法的改變和創新。
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要求教師全面熟悉教學大綱,對自己所教的學科重點、難點、“邊邊緣緣”都要了如指掌;不僅要熟悉教材中每個章節的內容,而且要明白每章、每節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和它們之間的聯系,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程度和特點,給予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尤其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進步幅度做到心中有數。由此,管理意識的加強,必然引發教師教法的改變和創新。
2.加強管理意識,促進學生的“學”。
加強管理意識,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明確學習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若要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應對學生有充分了解,在認真備好課之余,要對學生將會做出的反應進行預測,提前采取相應措施;明確要求學生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指標,每節課、每學期都要有自己的短安排、長計劃,嚴格跟蹤學生的執行情況與完成質量;積極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傾聽學生的聲音,與學生共同制定相應的課堂學習紀律。
例如,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手機、電腦、電子游戲等牽動著每個學生的心。由此,老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擺正學習與娛樂的關系,逐步調整心態,調動學習主動性。在學期開始時,與學生一起討論共同制定合理的課堂規則,讓學生知道上英語課時什么行為應該做、什么行為不應該做,讓學生有一個行為的約束,從而保證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有效學習。
二、增強管理意識,使教與學協調發展
“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一個本著改變中國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中國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重塑中國教育的人文精神為夢想的教育理念。教育本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協同配合、協調發展,才能達到教、學同步發展的境地,從而真正強化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其目的是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效融合在一起。教與學的配合問題,既相互關聯又相互影響,有效的教可以促進學生高效地學,反之亦然。而課堂教學管理的加強,則是促進教與學有效融為一體的保證。唯有這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且長久維持。
課堂教學的管理問題,不管是否擔任班主任,目前都已擺到每個教師面前,是不容回避的事實。實質上,每個教師都已進入了這種角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把它單獨提出來,每個科目都盡心去配合,則效果會更好,這個力的合成應該是直線性上升的,效果也是明顯的。其結果是首先受益的是老師,其次才是學生,總而言之,管理是每個教師的責任,是學生高效學習的根本。
總之,英語是一門語言課。語言即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媒介,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在語言的實踐和交際活動中,人們表達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形式表現為某一種語言的聽、說、讀、寫活動,或者表現為兩種以上語言之間的聽、說、讀、寫活動。在聽、說、讀、寫各個環節中,充分體現教學過程的“管”與“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學過程中增強管理意識,提高管理水平,打破學科界限,將會促進教與學的同步發展,不僅對教師有所提高,更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外語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陳安福,何毓智.課堂教學管理心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3]王碧霖.英語教學三十年.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4][蘇]瓦·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