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青
摘 要: 為實現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崗位的“零距離”對接,作者在會計專業核心課程《財務會計》的教學中嘗試分崗位教學,旨在引發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變革,對促進職業教育改革、轉變職業教育方式、增強職業教育教學效果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 會計專業 《財務會計》課程 分崗位教學
一、會計專業教學的現狀分析
職業院校課程改革浪潮正迅速向前推進,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為經濟結構調整服務;為促進就業與再就業服務;為農業與農村服務;為推進西部大開發服務。這一決定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依據社會需求的發展和變化,調整、優化學校的教育資源,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并通過這些優質服務促進職業學校的發展壯大,即如何“轉變思想觀念、突出服務功能、促進職業教育改革”這一課題已經很現實地擺在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會計專業課程主要沿襲會計準則框架下的要素體系講授和學習,將會計知識和會計實務、會計崗位職責和會計工作的基本內容割裂開來,學生往往學完了專業的一些核心課程,卻不能有針對性地直接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現如今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理念正發生深刻變化,以工作過程引領和規劃學習和所教授內容已逐漸成為職教工作者的共識。為此,我嘗試在會計專業核心課程《財務會計》教學中嘗試分崗位教學。
二、分崗位教學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由于《財務會計》學科的應用性特點,要求會計教學不僅向學生全面系統地傳授基本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而且特別注重培養他們應用會計理論和方法解決會計實踐問題的能力,再加上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底子相對較薄,接受理論知識有一定困難的實際,因此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打破原來體系和框架,優化整合課程內容,嘗試分崗位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又注重能力培養,根據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思路,進行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和探索,目的是實現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崗位“零距離”對接。
三、分崗位教學的具體操作
(一)崗位的劃分
依照中小企業財務部門的會計崗位分類,具體劃分為如下崗位:出納崗位、財產物資會計崗位、職工薪酬會計崗位、成本會計崗位、往來核算會計崗位、收入、費用、利潤核算會計崗位,資金核算會計崗位、總賬報表會計崗位、涉稅會計崗位等。授課時著重講授和訓練每一崗位需要的全部知識和技能,使得學生在學習之后可以直接上崗。
(二)突出特點
1.將原來一些會計課程的內容體系打破,完全按照崗位編排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做中學”和“學中做”。
2.在具體教學環節中,立足中小型企業的主流業務,目標定位明確;按照會計崗位設置、構建學習模塊,一崗一個模塊,在每個模塊中再按照典型業務構建學習單元。
3.教學過程中突出對常規典型業務的訓練,重點培養學生業務操作的規范性,提高工作的熟練度。
(三)以出納崗位舉例說明
1.出納崗位是整個分崗位教學中的一個模塊。
2.按照出納典型業務構建五個學習單元,包括出納崗位描述、出納員基本技能、現金業務和銀行存款業務、銀行賬戶的開立與撤銷。
3.在實際教學中引進原始單據,體現業務工作流程。傳統財務會計教學涉及出納工作的內容主要體現在“貨幣資金核算”章節。準則、制度等知識性理論性內容較多,忽視對業務單據及其處理流程的介紹與訓練,與出納工作相差較遠。我在教學過程中收集和整理了每一典型業務的相關原始單據,以真實或仿真證帳工具再現出納員工作對象。并力求講解相關業務的參考性辦理流程,盡可能縮短與崗位實際工作的距離。
4.圍繞出納員任職要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內容體系從出納員工作能力與素質要求出發,將出納員的崗位設置、職責要求、制度控制、職業道德及基本技能等納入教學體系,一定程度地打破傳統學科體系,給學生一個相對完整的出納員崗位認知。
5.“學中做”,如學習了驗鈔技能,給學生講授人民幣防偽特征及假幣鑒別方法后,要準備100元或50元面值的人民幣,真幣與假幣混在一起,組織學生分組鑒別。教師準備若干臺驗鈔機和真假人民幣,組織學生嘗試驗鈔操作,真正做到“學中做”和“做中學”
四、輔之以考試方式的改革
鑒于以上課改思路,考核方式自然要有相應的變化。
(一)對基本理論知識的考核,除原有的平時考核、期末筆試外,還要采用口試方法,考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表達能力。
(二)不斷加大實訓課的考核力度。加強課堂教學中應用能力的考核,由過去沒有實訓課的考核到增加實訓課考核,而且實訓課考核比重逐步加大,剛開始實訓課占總成績的20%~30%,到現在占60%~70%。
(三)考核過程由過去單一的形成性評價,逐漸改為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共同評價。并且由原來教師的單一評價逐漸增加同學之間的互評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評價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四)制定一系列相應的考核標準。
五、崗前技能強化訓練作為分崗位教學的補充
崗前技能強化訓練是前面教學內容的鞏固和延續,一般在學生走上實習崗位的前兩個學期開始,用仿真的一整套企業模擬資料完成從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結賬、對賬到報表的編制,讓學生對學到的各崗位知識和技能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和鞏固,對會計工作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概念。對學生的要求隨著強化訓練的進行逐漸提高,剛開始可能一個星期完成一套賬,逐漸熟練到四五個小時完成一套賬,真正實現就業崗位和所學知識的零對接。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2]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
[3]王青.建構主義下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