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婧
摘 要: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媒介應運而生,如今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基于這一新興媒介所形成的新媒體藝術也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相對于傳統藝術而言,新媒體藝術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是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融合的產物,本文主要就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背景、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探索,以期對新媒體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數字媒體;當代藝術;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
近年來,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新興媒體方興未艾,不僅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也為文化藝術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長期以來,藝術家們苦于追求動態藝術的創作靈感,希望讓自己的作品能夠“活”起來,如今,終于有了質的飛躍,當代藝術能夠帶給人極大的視覺沖擊和享受,這些首先要歸功于數字媒介的演變以及數字媒體的普及。因此,基于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融合下的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探索,有其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1 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背景
(1)基于當代技術的發展以及觀念的更新。藝術家的創造力推動了當代藝術的發展,為了使藝術作品更具立體美、動態美,藝術家們將視角延伸到技術領域,他們吸收當代技術,借此推動了藝術多元化表現形式的進程,藝術家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新技術的發展無疑更加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藝術創作形式也從靜態轉為動態、三維轉向多維,技術的開放性與藝術的自由性實現了完美的結合,這種發展姿態持續下去,也必然會影響到人們今后的審美。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展現給人們的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追逐,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的融合適合現代社會的人類精神發展狀況。[1]
(2)新媒體的產生以及數字技術在新媒體藝術中的應用。人類歷史上每一次媒介變革都對同時代的藝術和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新媒體的產生也是如此,現代社會每一個人的思想和日常行為都深受其影響,傳統電影、電視將我們帶入“影像時代”,而數字技術興起后,我們的傳統價值觀念正在悄然發生改變,相對“影像時代”而言,我們正在進入“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先驅阿斯科特認為,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是連接性和互動性。新媒體藝術是借助數字技術發展而形成的全新的藝術形式,它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幾乎囊括了數字媒介能夠延伸的所有領域,數字技術在新媒體藝術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例如,數據壓縮技術、圖像處理技術、音頻訊息處理技術等,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這些數字技術。[2]
2 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的發展現狀
(1)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的融合比較顯著。新媒體藝術的外延以及影響力的擴大是在20世紀末,新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普遍開始認真地關注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近年來,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新開辟了當代藝術和新媒體展廳,關注重點由傳統藝術轉向新媒體藝術,這被認為是迎接21世紀新媒體技術潮流的標志。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對新媒體技術的關注,從2003年中華世紀壇舉辦的“博藝杯”首屆中國數字藝術獎展覽開始,數字技術便進入到我國傳統的藝術展覽領域,數字藝術也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后影像時代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的融合明顯超過了以前的各個時代。
(2)數字技術與新媒體藝術的互動比較密切。無論是傳統藝術,還是新媒體藝術,都要具備感覺、情緒、思想以及精神四個層面的價值,藝術具有連接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傳統藝術與新媒體藝術的不同在于,新媒體藝術將連接性和互動性的特點體現得更為徹底,新媒體藝術能夠在動畫和視頻等表現方面發揮出強大的優勢,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感官刺激,這在與傳統藝術對比中能夠看得出來,傳統藝術在展覽時要對作品加以保護,或者標明“只許看,不許摸”的提示牌,而新媒體藝術則恰恰相反,它需要觀賞者的參與,并且與之互動。就新媒體藝術形式而言,完整的個性化信息可以傳送給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其中的參與者,對內容擁有對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在互動過程中,傳播者和手中的界限被模糊了,而且在傳播反饋機制作用下還能夠實現循環互動,當然,要想實現這一切都要借助一定的數字技術,二者的連接和互動越來越密切。[3]
3 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趨勢
(1)新媒體藝術功能擴展的可能性分析。新媒體藝術正在創造一個大眾媒介時代,突破了藝術審美的私密空間,將審美活動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之上,人人參與、共同創作成為可能,充分賦予了藝術作品信息媒介的功能。數字技術與新媒體藝術互動取得的成果,再次證明了技術與藝術保持持續對話的重要意義和現實作用。對于藝術家而言,借助技術發展藝術的同時還要認識到利用技術存在的潛在危險,這傳遞給我們的一種精神就是持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新媒體藝術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潛力巨大,但是被挖掘和利用的價值還很有限,現在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將新媒體藝術與創意產業結合起來,這是一種新的商機,藝術可以作為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推力;新媒體藝術的體驗功能源于計算機的模擬演習,數字技術也是先進入到兒童的游戲室,而后才進入到藝術家的工作室的。因此,新媒體藝術一誕生就體現了平民化的特點,藝術也可以成為游戲的另一種形式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藝術源于生活再走進生活,其意義可能會在人們廣泛的參與中體現得更為充分。[4]
(2)從技術的發展來窺測新媒體藝術的走向。目前,大眾化的傳統媒體正在向個體化的新媒體轉變,但是媒體之間的聯系仍然存在,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媒體形態之間的傳播壁壘被打破,媒介融合的趨勢已經顯現,由于新媒體藝術是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融合的產物,數字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在繼承當代藝術思想的同時,未來新媒體藝術將呈現出實用性的特點,與商業的聯系會越來越密切,這也使新媒體藝術具備了無法估量的市場前景以及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將更具多元化,將有更多的發展可能,技術、藝術和文化將會被統一起來,共同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5]
4 結論
技術的進步推動藝術的發展,新媒體藝術就實質而言是在數字技術的作用下被升華的傳統藝術,在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融合的背景下,數字技術的發展勢必會影響到新媒體藝術的整體形態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向,后影像時代新媒體藝術也勢必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四達.后影視時代的新媒體藝術探索——數字媒體與當代藝術的融合[J].飾,2007,12(5):21-22.
[2] 馬曉翔.新媒體裝置藝術的觀念與形式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2012,7(5):37-38.
[3] 崔文珺.數字技術對新媒體藝術影響的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6(1):17-18.
[4] 劉航宇.科技與藝術的互動數字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審美體驗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5] 段建華.對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3(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