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云旗
摘 要:文章簡述了聯網金融的內涵和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方式,在滿足客戶金融服務需求方面的作用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內涵 發展概況 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F8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9-108-02
一、互聯網金融概念之淺析
如將互聯網比作充滿灼熱激情和夢想的少年,那金融必定是精明內斂的中年;如將互聯網比作憧憬未來的行動派,那金融必定是只相信現已擁有的思考派。當互聯網遇上金融,會迸發怎樣的火花?少年和中年之爭,誰主沉浮?
作為一個抽象概念,究竟什么是互聯網金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些人認為互聯網和金融這兩個名詞的結合,即是對互聯網金融最完美的詮釋;也有人認為,相較于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是以依托互聯網為載體而產生的新型金融運作模式。而作為互聯網金融概念的“始作俑者”——謝平,他給互聯網金融框定了一個較為理想的狀態。他認為,沒有任何金融中介機構可以實現資金在市場里自由流通,但“互聯網金融”可以。他將互聯網金融定義為“在這種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并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是一片理想之地,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金融“烏托邦”。在這個理想的世界里,依靠互聯網這個工具,金融交易可以完全“脫媒”。只要交易主體經過互聯網技術信用等級認證,他便可以將自己的資金拆借給互聯網上的任何人。而通過強大的數據分析和后臺運作,互聯網可以將個人信用與借貸資金進行最佳匹配,任何人賬戶里的錢都不需存取,移動終端便可實現無縫交易,余額會自動購買金融產品進行理財,從而滿足交易主體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提起互聯網金融,一個不可以忽略的人物便是馬云。這個總是走在輿論風口浪尖上的大腕,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上闡述過互聯網金融。馬云在2010年之前就宣布阿里巴巴將從2013年起轉型,重塑平臺、金融和數據三大業務。當時馬云稱,“不是因為我們想掙更多的錢,而是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用互聯網的思想和互聯網的技術,去支撐整個社會未來金融體系的重建。”在2013年3月份宣布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成立時,他再次強調:“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讓金融回歸服務本質。”后來他又說:“而要服務80%,以前沒有被服務好的,我們必須用新的思想、新的技術去服務他們。”由此可見,在馬云眼中,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才是互聯網金融的關鍵。
事實上,目前業內各種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討論也是導致其概念出現混亂的原因之一。然而,當前習慣將所有涉及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經營模式,都定義為“互聯網金融”。
二、國外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縱觀世界,不得不感嘆,美國的金融發展相對比較充分,傳統金融機構對企業和個人的金融需求挖掘比較到位,普通人的金融需求往往能從傳統金融機構處得到滿足。必須承認,美國互聯網發展早于中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的1/4以上都歸功于信息技術,其中計算機和電信業的發展速度是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量中,1/3是由與信息工業相關的產業做出的貢獻;亞馬遜、eBay、雅虎和Google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均是在90年代興起并蓬勃發展的。而美國互聯網在90年代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進入了金融領域,涌現了大量互聯網金融企業。1995年,世界第一家網絡銀行在美國誕生,互聯網金融從此拉開序幕。
相較于世界其他地方,首先,美國社會的信息化程度高,大部分民眾喜歡刷卡,很少用現金;其次,社會征信體系建設較完善,個人普遍信用度較高;再者,美國政府的很多個人社會數據是共享的。以上三點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由于金融機構之間的充分競爭,互聯網金融需要更多挖掘差異化的需求和服務,其中最大的一塊業務來自于信用卡還款,也就是在客戶信用卡賬單難以償付時,為避免信用卡出現逾期,從P2P平臺上借款還信用卡,然后再通過其他手段還P2P平臺上的借款。即使在我們眼里看來這么差的客戶群的金融需求依然能被滿足。美國互聯網金融做的最成功的就是P2P。而在其中脫穎而出的一家公司便是于2006年成立的Lending Club,其在2013年6月份的成交量甚至已經超過一億美元。該公司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實現對客戶的準確風險定價和高效放貸,兩個人不見面就能交易。這家公司的市場越做越大,吸引了傳統金融機構,已有兩家銀行與其合作,銀行提供放貸資金,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而且銀行還將客戶信用數據與Lending Club共享,從而實現對客戶更準確的風險定價。而與Lend Club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互聯網金融先驅企業之一的Paypal卻在2011年因難以支撐而關閉,讓互聯網金融的推崇者們唏噓不已。
從網絡銀行到網絡保險,從網絡個人理財到網絡企業理財,從網絡證券交易到全方位、多元化的網絡金融服務,美國的互聯網金融產業已相對成熟、完善并初具規模。互聯網與金融結合不僅解決了之前金融存在的嚴重信息不對稱,帶來效率的大幅提升,需求可以被更便捷高效的滿足,其近乎零的邊際交易成本讓門檻降到難以置信。所以,互聯網金融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三、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一點都不用吃驚,就像任何在美國流行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都會被拷貝到中國來一樣,互聯網金融也很快就被引進了。中國互聯網金融既擁有全球最巨大的市場,又面對最嚴峻的挑戰。
目前國內存在的互聯網金融大概被區分為四個模式:第一個模式是拍拍貸為代表的線上P2P模式和一系(下轉第110頁)(上接第108頁)列眾籌網站(這個模式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國外發展有一定的成績,國內暫時沒看到太多的實質性業務網站;第二個模式是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介入金融領域,所形成的各自互聯網金融模式,阿里最具代表性,衍生的金融模式也較多;第三個模式則是涉及到銀行支付結算體系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上存在了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200多家支付企業;第四個模式,便是大量的互聯網企業介入的金融服務領域,他們更多還是以服務金融機構為主要運營模式,本身不介入金融領域,例如數米網、銅板街、東方財富網等基金代銷網站,還有如融360、好貸網的金融信息服務模式的網站。而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阿里金融,毫不夸張地說,在阿里看來,傳統金融企業目前做的只是把金融產品賣到網上的“金融互聯網”,而只有阿里這類企業才真正做的是“互聯網金融”。
這種自詡是有其深厚根基的,阿里金融包涵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部分是阿里小貸,還有一部分就是余額寶。阿里小貸相當于傳統銀行的貸款業務,它能覆蓋銀行貸款覆蓋不到的小微貸款。“中國一些(金融)企業融資額最小的貸款客戶平均每筆也有500萬元人民幣貸款,這是銀行很感興趣的,再往下10多萬、20多萬沒法做。因為銀行的規章流程決定了做一單小微貸款成本與一筆大額貸款的成本是一樣的。成本相同的情況下銀行更愿意做大中型企業。”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總裁胡曉明近日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說,“互聯網為企業貸款,小微企業到我們的平臺上申請貸款,這時我們的成本只有機器成本、電費成本。”如果說阿里小貸相當于傳統銀行的貸款業務,那么余額寶則是在搶占銀行的傳統存款業務。自從今年6月13日上線起,用戶在支付寶網站內就可以通過余額寶直接購買基金等理財產品并獲得收益。余額寶首期支持天弘基金的增利寶貨幣基金,支付寶稱“這是天弘基金為支付寶用戶量身定制的一款基金產品。”“余額寶”內資金仍可以同時用于網上購物、轉賬和消費。根據支付寶提供的數據顯示,余額寶上線不到6天注冊用戶即突破100萬。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是馬云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以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正在步步倒逼傳統金融業。這在中國市場顯現的尤為明顯。互聯網金融真的對銀行機構構成了沖擊?“今天銀行緊張是好事,不緊張才奇怪。就像我看見微信,我也很緊張。緊張是正常的,緊張促進社會進步。金融行業不緊張,我們的小微企業就很緊張。”馬云說,假如阿里巴巴能讓現有金融體系緊張一下,也是互聯網企業對社會進步的重要貢獻。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集中反映了相當一部分民眾對現行金融體制的不滿。未來銀行業面臨各種沖擊是必然的,面臨著同業的競爭也面臨著跨界的競爭,而且競爭的力度也會隨著管制的逐步放松而更加激烈和觸發實質。互聯網金融其實只是大量的競爭中的一種,也并非是最強烈的一種。無論如何,傳統銀行業和互聯網金融共同和諧發展將會是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阮平南,楊小葉.網絡組織形成及結構探微[j].改革與戰略,2010(2)
[2] 孫國強.網絡組織運作績效的研究現狀分析與研究框架構建[j].科學管理研究,2003(1)
(作者單位:農行浙江臨海市支行 浙江臨海 317000)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