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指導意見》,確定廣州市對口幫扶黔南州。在幫扶工作中,廣州市教育部門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安排中職學校與黔南州全部13所中職學校結對,探索出幫扶黔南州教育事業發展“三個到位”、“三個打造”、“三個結對”的新思路新辦法。
“三個到位”推動教育大業健康發展
組織領導到位。為加強和黔南州教育的幫扶對接,廣州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屈哨兵為組長、副局長吳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了辦公室,并抽調專人負責教育幫扶黔南州工作。教育局還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將幫扶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責任人。
制度保證到位。廣州市教育局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盡心盡力、行必有效的原則,在2013年廣州—黔南對口幫扶關系確立伊始,就制定了《廣州市教育局—黔南州教育局對口幫扶協議》和《2013—2015年廣州市教育局—黔南州教育局教育對口幫扶計劃》,為教育幫扶工作明確了方向。為更好開展幫扶工作,廣州市教育局還制定了《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對貴州省黔南州荔波縣貧困家庭高中、大學生進行補助的方案》、《廣州市**職業學校與黔南州**職業學校結對幫扶框架協議》(范本)等。
資金統籌到位。廣州市教育局結合全市教育財政資金的實際和現有國家、省市政策,調動資源,克服困難,積極做好2013-2015年幫扶資金預算。三年部門預算投入770萬元,其中學校管理人才和骨干教師培訓預算300萬元,中等職業教育幫扶預算470萬元。他們還通過資助貧困,結對幫扶,捐款捐物等多種形式,確保教育幫扶工作落到實處。
“三個打造”發揮骨干隊伍示范效應
送教上門,插班學習,打造一支好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決定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廣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視對口幫扶師資培訓工作,多次召集相關部門及職能機構,深入一線了解黔南州教育需求,采用送教上門和插班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在抓好教師全員培訓的同時,突出骨干教師的重點培訓,力促黔南州師資隊伍合理快速發展。
2013年,廣州市教育局采取送教上門方式,組織教育專家和一線高級教師到黔南州進行專題講座,惠及黔南州1500名教師,預計3年內為黔南州培訓教師6000名。同時,廣州市教育局還利用插班學習形式,組織黔南州40名骨干教師參加了培訓交流。
校長跟崗,中層培訓,打造一支好干部隊伍。一所學校的管理水平取決于校長和中層干部的整體素質。針對黔南州教育情況,廣州市教育局制定了黔南州中小學校長到廣州跟崗學習實施方案,截至目前,已安排黔南州41位校長到廣州各中小學跟崗學習。廣州市教育局還舉辦了黔南教務科長管理能力培訓班和黔南州中層干部“教學創新”培訓特訓營,組織黔南州中職學校和廣州中職學校雙向考察學習160人次。
助困助學,圓夢廣州,打造一支好學生隊伍。廣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視對貧困生的幫扶,在對黔南州荔波縣的調研基礎上,制訂了《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對貴州省黔南州荔波縣貧困家庭高中、大學生進行補助的方案》,將在2014-2016年,每年向荔波縣提供30萬元用于困難家庭高中和大學生的學費資助。為了給黔南州貧困學子成才開啟綠色通道,廣州市教育局還將從今年起每年在黔南州招收300名貧困初中畢業生到廣州市免費就讀中職,符合條件的貧困生每年還可獲得1500元的國家助學金。
“三個結對”構建精準扶貧長效機制
職校結對,打開職業教育新局面。為充分開發、利用、共享教育資源,2013年廣州市教育局投入50萬元啟動資金,率先在中職學校建設方面與黔南州展開深入合作交流。安排13所優質重點中職學校與黔南州13所中職學校建立對口幫扶機制,簽訂對口幫扶協議,圍繞辦學理念、管理制度、教育教學、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幫扶,整體推進黔南州中職學校的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
高校結對,攜手共譜發展新篇章。2013年,兩地高校也開展了相互交流,廣州大學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與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確定了結對幫扶關系。今年,兩地四校又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全面啟動學科建設、師資培養、干部交流合作。下一步,廣州市教育局將指導兩地四校成立對口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廣州市教育局與對口院校之間的信息交換制度和檢查督導制度。
區縣結對,齊創中小學發展新輝煌。廣州市教育局還協調各區(縣級市)教育局確定具體學校與對口幫扶縣市中小學結對子,建立校際對口幫扶,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對黔南州中小學進行幫扶資助,為提升黔南州中小學整體實力和教育水平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