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艷麗
摘 要:地理教學離不開地理插圖,這是因為地理學所研究的對象在空間上具有廣闊性,需要用地圖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復雜性,這不僅需要綜合的詳圖,而且需要單一的簡圖、示意圖和模式圖等輔助圖,以揭示地理事物間的相互聯系,或地理現象間的數量關系。
關鍵詞:地理教學;插圖;作用
在地理教學中,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備好插圖,地理插圖是地理課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與課文緊密結合,發揮著課文、地圖冊所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如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使抽象的文字更好地通過插圖形象地表達出來,這需要使用多種方法。
一、以圖釋文,相得益彰
課本上的每一幅圖,都是密切配合課文內容而繪制的,但它反映內容的角度和方法往往不一樣,因此,教師在運用時必須仔細研究,結合教法,選擇適當的方法,以圖釋文。
例如,在學習《地球公轉示意》圖,地球在公轉過程中,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太陽照射的情況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與南半球季節相反,通過看圖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使復雜的問題得到明確的表達。借助圖形理解課文。
二、以圖提問,啟發思維
教材所有的插圖,不但可以用來說明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形成原因,反映其時間的演變和在空間上的擴展,而且還蘊含著智力因素。對這樣的插圖,在運用時側重于以圖提問,達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的作用。
在學習《地球上的五帶及陽光照射的情況》圖時,提問五帶是如何劃分的?地球上晝夜長短情況?通過旁邊熱帶、溫帶、寒帶三幅小圖,啟發學生理解地球上的五帶,顯示了各帶不同的太陽高度對形成不同的氣候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利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三、疊印配合,加深理解
疊印配合,通過兩幅或兩幅以上插圖的疊印,配合使用,并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兩幅或兩幅以上插圖所反映的地理事實材料和地理分布之間的內在聯系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
在學習《板塊運動》這節,我們可以把《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圖》《東非大裂谷圖》《紅海的形成示意圖》《地中海、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地帶》《喜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圖》。這些圖融合在一起,幫助同學們理解怎樣的運動是張裂,會有什么結果;什么是碰撞,會有什么結果。從而解決復雜的問題。
四、以圖用圖,培養能力
課本中有不少插圖,除了可供配合課文教學外,它們對教師指導學生讀圖和提高學生用圖能力方面也很有啟發,例如,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中,圖中有三個地方應如何發展農業?A為城市,B在A的附近并且有公路通過,C離城市遠附近有河流,這些問題都啟發了同學們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五、一圖多用,擴大作用
在課本中,還有一些插圖是用來形象地說明某一重要地理,這類插圖應當畫成大的掛圖,以便能一圖多用,擴大其使用價值,提高學生運用地理地圖的思維能力,掌握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常常能通過一幅圖將有關知識聯系起來,既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又達到了復習鞏固的目的。
例如,《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在圖中有幾條重要的降水量線圖,800 mm降水量線、400 mm降水量線,這幅圖在多個知識中都可以運用,對《我國的干濕地區的劃分》對《中國農業的地區分布》的影響、《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自然景觀》《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自然景觀》這些降水量線圖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插圖是地理課本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提高地理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講究課文內容本身的教法,而且也要重視課文插圖運用的藝術。只有當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課堂上才會出現有聲有色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