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福
歷史教學具有它的特殊性,它所教授的內容都是以前的人和事。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歷史基礎知識薄弱,缺乏抽象思維和概括分析問題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改變課堂上這種被動局面,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是歷史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得出幾點淺見。
首先,導言能否抓住學生是老師要過的第一關。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課間活動往往延續到課上,常常是教師走上講臺,仍有些學生精力不在課堂上,所以一節課的導言至關重要。如,我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我用小故事做導言:“1649年1月30日清冷而陰暗……一個全身黑色裝扮,面色慘白的瘦長中年人被推上斷頭臺。”請同學猜這個人是誰?繪聲繪色,略帶神秘感的描述,使學生立即進入狀態齊聲說:查理一世,順著同學們的回答我略加總結自然導入新課。
一堂課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是講授新課,它是一堂課的主體。如何使學生更好地接受這些他們認為比較單調枯燥乏味的知識,我采用激趣法,即故事講述法、描述法、補充法、比較法及橫向聯系法等。
我最常用的就是橫向聯系法。歷史學科本身有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同時,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知識還有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更要注意各學科間的橫向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興趣。在講拿破侖時,我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評價這一歷史人物;在講二戰第一階段時,我用手繪地理簡圖的方法教給學生掌握二戰初期階段德國占領的十四個國家,這些方法效果都比較好。
總之,橫向聯系使學生對歷史課的重要性看得見、摸得著。橫向聯系又可增加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可使學生感到“學然后知不足”,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講授這一步激趣方法很多,教師也可以用一些詼諧、幽默的歷史語言調節一下學生緊張的思維,但一定要掌握住調節度,這樣課堂效果很好,學生就會輕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識。
一節課的最后一步是小節。常言道:編筐窩簍,全在收口。這就強調小結的重要性。小結并不是對本節課的重復,而是經過教師的總結,對本節課的高度概括和提煉,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要有一定的深度。同時,還要進行學法指導。交代本節與上下節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小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所教班級學生,對歷史課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