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艷
摘 要:在區(qū)域教研活動中,通過發(fā)現弊端、優(yōu)化方案、跟蹤指導,促進了教師專業(yè)成長,提高了整體教學水平。
關鍵詞:教師;建設;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教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教師的發(fā)展需求,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業(yè)務提升。實踐證明,區(qū)域教研是整合教學資源,實施區(qū)域推進,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重要活動形式和必然要求。
一、發(fā)現弊端是提高區(qū)域教研質量的前提
我們將全縣三十多所農村中小學作為受訓學校,按照地域分別上掛到六所培訓基地校中,之后我們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并整理了各受訓學校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困惑的問題,并將問題反饋到各對應的基地校,這樣就保證了各基地校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增加了培訓的實效性,但發(fā)現受訓學校開展活動的積極性仍然不高。于是,我們就針對此種現狀及時調整了工作思路,由此工作中發(fā)現的弊端為我們有效開展區(qū)域教研活動調整指明了方向。
二、優(yōu)化方案是提高區(qū)域教研質量的關鍵
為了提高受訓學校的積極性,我們調整了先進單位的評選比例,先進基地校的比例沒有變化,但是先進受訓學校的評選比例改為“上不封頂”。只要是受訓學校能夠根據本校實際認真與基地校聯誼開展培訓活動的年終就會被評為“義務培訓活動先進單位”。方案修正后,我們驚喜地發(fā)現,全縣受訓學校開展活動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有的學校為青年教師搭建平臺,邀請基地校的領導及骨干教師共同研討,進行指導;有的學校針對薄弱學科的教學與基地校一同商榷;有的學校針對某一學科的專題與基地校的骨干教師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還有的是幾所受訓學校聯合起來與基地校一同開展“連片教研”活動,一時間全縣的義務培訓活動開展得真是轟轟烈烈,風生水起。
三、跟蹤指導是提高區(qū)域教研質量的保證
我們首先組織基地校及所轄受訓學校的領導召開了“碰頭聯誼會”,在會上通過座談討論,初步制定了培訓方案,并對開展活動提出了指導性的建議。這樣,就保證了基地校根據受訓學校上報的“菜單”,按需施培,增強了培訓實效性,各校每次開展活動時我們施訓部的成員都會在于海生副校長的帶領下親臨現場,參與培訓活動,特別是活動后我們會根據活動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和指導。由于跟蹤到位,指導全面,從而使基地校及受訓學校認識到了培訓中的不足,更保證了各校今后開展區(qū)域教研活動的質量。
總之,幾年來我縣通過開展義務培訓活動,通過區(qū)域教研,實現了優(yōu)質教學資源互補共享,推進了課程教學改革,促進了教師專業(yè)成長,提高了整體教學水平。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