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峰
摘 要:圖表是歷史教材中很常見的內容,在學科融合趨勢不斷加強的今天,在歷史教學中注重運用圖表來講解歷史,不僅符合學科融合的趨勢,也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結合教學案例,初步探討了圖表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圖表資源為歷史教學服務。
關鍵詞:高中歷史;圖表;關系;作用
讀圖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的分析能力之一。自新課改實施以來,高考中許多知識的考查都是通過圖表的形式進行的。況且,學科間的融合趨勢不斷加強,學科分異趨于弱化,圖表,特別是地圖的考查不再是地理的專長,歷史考試中也出現了以圖帶題的出題方式。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雖然教師都會在講課的過程中講到教材中的圖表,但是大多都停留在一帶而過的層級,并未進行深入的分析。而且,真正在試卷中出現的圖表很少有教材中的原圖,大多是學生并未見過的、卻又不脫離所學知識的圖表。因此,從本質上講,在歷史教學中貫徹圖表教學,并不是讓學生記圖、背圖,而是讓他們學會讀圖、分析圖的方法和思維方式。
圖表的講授對于歷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時就有“左圖右史”的說法,即文字在于闡述道理和思想,輔之以圖片,將文字所述之意生動、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二者相輔相成。那具體到教學實踐中,該如何貫徹圖表教學法呢?
一、根據圖表解讀歷史
讀圖分析能力是高考中重點考查的內容,它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圖表中提供的信息,結合自己所學的基本史實,用圖表中隱含的信息分析某一具體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并不是出自教材中,卻和學生所學過的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有在平時教學中,多多鍛煉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讀圖技巧,建立“圖”與“史”的聯系,才能在解題時游刃有余。比如,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中,“一五”計劃建設的一些大型重工業項目主要集中于東北三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臨近蘇聯,受益于他們的幫助)?反映了什么問題(說明50年代中期以前中蘇關系非常友好)?這樣,通過讓學生讀圖來回答問題,可以在平時講課時就鍛煉他們的讀圖分析能力,加深對歷史事實的理解。
二、利用圖表將歷史知識系統化
教材中的許多圖表都有密切的關聯,有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同一個歷史事實,有的展示了隨著時間變遷而發生的變化。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比圖表的方式將歷史知識串聯起來。比如,通過對中國近現史下冊《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1957-1966年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1966-1976年主要建設成就示意圖》《1978-1999年工業建設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圖》放在一起觀察講解,學生就能通過對比不同時期建設的不同特點來把分散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較為系統的歷史框架。
三、利用圖表突出重點知識
圖表不僅可以輔助闡釋歷史,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它所指示的這段歷史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講課當中,可以結合教學規劃,對這些歷史知識進行重點分析和講解。比如,《南京條約》簽訂時的那張老照片,足以說明《南京條約》的簽訂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意義;再如,中國古代史中《金剛經》的圖片,足以說明金剛經的印刷在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這些歷史圖片不僅增加了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加深他們對這段歷史的印象,同時也說明了相關歷史的重要性。
總之,“圖”“史”不分家,歷史教師應該在講課時充分利用圖表資料來服務歷史教學。
參考文獻:
張琴.淺談歷史地圖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成才之路,2000(21).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