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起始環節中,愉快而迅速地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的教學方式。它好比樂曲中的“引子”或是戲曲中的“序幕”。它既是一堂課的開始,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起點,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率。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英語課程教學,強調了導入階段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同時不能忽略科學性——時間和實效。如果課堂一開始就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活躍思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就可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背景
剛上完《牛津初中英語》Unit 5 Reading部分,教師要求學生背誦或復述課文內容。課文故事描述了年輕的張華在毫不考慮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嚴重后果的情況下表現出的勇敢和沉著。他成功地搶救出他的鄰居,一位79歲的老人。他表現出了一個普通人面對危險時的勇敢精神。緊接著下一節課的Vocabulary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形容詞的用法,用適當的形容詞描述人們的性格和行為,通過學習反義詞擴大詞匯量。怎樣合理地導入,將Reading的復習檢測部分設置合理的語境,引出vocabulary部分描述人性格的形容詞呢?
二、第一次試上
T: Good morning.
S: Good morning.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 Its sunny.
T: How are you today?
S: Im fine. Thank you.
(學生反應冷淡,甚至有人還在做其他事情)
T: First,lets have a revision. What is Zhang Hua like?
(一片寂靜,看著老師)
T: What kind of person is Zhang Hua?
S1: He is brave.
S2: helpful.
S3: careful. (學生給出的答案都是單個的單詞)
T: What else?(又是一片寂靜)
T: Ok. Zhang Hua is careful, helpful and brave. Here, careful, helpful and brave are adjectives used to describe peoples qualities. Now lets learn more about them.
備課組老師們聽完后認為,從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想實現復習檢查與話題引入的有機融合,可是導入設計卻未達到這樣的效果,反而讓人覺得為了導入而導入。首先,導入起始環節過于程序化,似乎總是通過師生互相問候或詢問日期,天氣情況等開始新課,這樣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如果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起始階段沒被吸引,后面內容再精彩也會被學生“不經意”錯過;其次,教師通過What is Zhang Hua like?提問,沒有給其他輔助信息,雖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但概括性較強,學生難于回答,學生出現沉默,易厭倦,浪費課堂時間;最后教師直接以“Today we will learn more about this kind of words”導入新課,語言蒼白無力,毫無生機。
三、第二次改進
要做到短時高效地達到知識聯結,且不喧賓奪主,我經過深入反思,在另一節課進行了以下改進:
T: Who is this boy?(show a picture of Zhang Hua)
S: Zhang Hua.(齊聲回答)
T: Whats he like? Here is a table to help you. You can read by yourselves or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show a table:
Qualities(品質) Why
He is b_______because he wasnt afraid of the fire.
He is h _______because he helped his neighbour out of the fire.
He is k_______because he was glad he helped Mrs. Sun.
He is q______ because he did so many things in such a short time
(如此短的時間).
He is c_______because he remembered to pour water over his jacket.
(學生認真閱讀并與組員討論)
T: Ok.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S: He is brave because he wasnt afraid of the fire.
(學生在語境中回答問題)
T: These words are used to describe peoples qualities. (邊說邊指著這些詞) Here,brave and afraid are...(有學生說反義詞)
T: Yes, they are antonyms. Ill show you more antonyms.
(自然導入反義詞的構詞法)
備課組老師們聽完后認為,該導入部分首先以圖片直觀導入,教師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問題設疑激趣,引起學習動機,學生有急于解答老師所提問題的心理,也就誘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之注意力集中,而且所提的問題都有針對性,點明了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講清了課堂教學的目標,為講授新課做好鋪墊。而且教師以復習提問方式使學生對新知識并不感到陌生,無突然感,將新舊知識聯系,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由低層次進入當教師提問時也為學生降低了難度,表格中給予一定的輔助信息。而且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符合新課標中強調的“英語”教學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的嘗試,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主動實踐學習方式,形成具有中學生特點的英語學習過程與方法。這樣的導入,雖不算新穎、有趣,但溫故知新,水到渠成。課堂上學生反應激烈,課后反饋效果也較好。
四、反思
第二次改進我所采用的“復習導入法”,以復習與新課有密切聯系的舊知識作鋪墊,針對舊知識設立一組合理有效的問題(Who is this boy?Whats he like?),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承上啟下,既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掌握程度,又順其自然地導入新知識,遵循了一定的程序;集中注意—引發興趣—激發思維—明確目的—進入學習主題,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這樣的導入效益性強,以舊知識為新知識鋪路搭橋,短時高效,以小題引入,快速反饋,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求知興趣,建立自信心,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復習導入法”主要用于單元或知識銜接的教學中,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則。
1.簡潔性
課堂導入的時間要適宜,不能過長,不能影響整節課的進程,畢竟導入的目的只是想方設法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求知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案例2導入時間大概3分鐘左右,用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注意力集中,反應強烈。
2.目的性與針對性
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時,要目的明確,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案例2導入設疑Whats he like?直接指向本節課學習目標:描述人們的性格和行為的形容詞。
3.有效性
課堂導入環節的目的是使新授知識與已授知識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系。有效的導入能幫助學生整理已有的知識體系,將其調整到適合于接受新知識的狀態,而且能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案例2以Reading部分張華的性格導入,既檢測了學生課后背誦或復述課文的情況,也達到了引入新知識的目的。
4.直觀性和啟發性
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應盡量以具體的、生動的、與生活相關的事例或實物為基礎引入新知識;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真正引導每位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案例2中開始展示張華的圖片,具有直觀性;對回答問題有輔助作用的表格,降低了問題的難度,激發學生思考。同時,表格中加黑的brave和afraid,很明顯,一看便知是一對反義詞,也啟發學生思考下一步的目的或任務。
當然,不可能每節課都用同一種導入方式,導入是教學的藝術,要根據學生以及教材的特點,靈活運用,才能真正建立有效的課堂,使學生樂學、善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