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章戟
摘 要:從兩個方面簡單闡述了語文教學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學得心應手。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聯系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從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之方法論,我們知道就是“教學做合一”,其內涵所在是教育必須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
一、從生活中來——讀懂生活才能讀懂語文
生活孕育著教學。我們要尋找生活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習語文的教材。其實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來源于生活,教學時,我們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使學生真正受到啟迪。這樣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也就是說,只有讀懂了生活,學生才能真正讀懂語文,才能真正懂得語文的運用。
1.聯系學生實際,進行語文教學
這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很多學生只是停留在端茶送傘的層面上,對于“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襖”的父親背影,對于從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親情,學生不能深切地體會,有的學生甚至嗤笑“父親”的肥胖。所以在教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從生活中切入,布置學生一項特別的家庭作業:觀察父親或母親的背影半小時,觀察時要用心去體會。一個星期后作文課上,讓學生根據觀察完成命題作文《背影》,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進去。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接著學習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讓大家鑒賞這篇課文的魅力。結果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學習氣氛濃厚,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較為深刻。
2.聯系社會生活,進行語文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鄙鐣且坏缽V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針對當今社會上一些時髦的廣告詞,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領鮮”“使用藍天六必治,讓您牙口無炎”等等,這一類故意偷換同音字的不規范用字現象,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名文字小衛士,走入社會去糾正這類現象。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養成寫規范字和說規范話的良好習慣,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社交能力以及說服他人的能力。
3.善于抓住生活點滴,進行語文教學
在學生的生活中,有時會出現進行語文運用的極好的時機,這些時機稍縱即逝,教師要及時發現,并加以利用。有一所中學舉行拔河比賽和接力賽,張老師負責的班級里有一位學生,因為一點小事誤了比賽,致使本班穩拿的冠軍化為泡影。張老師沒有批評他,而且讓班里的學生分成小組討論這件事,并在班上發言。這位學生也講了未到校參賽的原因和此時的心情,很動情。全班學生都受到教育,這時,張老師要求每個學生寫一個小評論,結果學生寫得速度快、質量好。我們要善于從生活中學習語文,作為教師更要善于從生活中提取教學語文的內容和方式,善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貼近學生生活,這是“根”。語文從生命開始,與生活同行。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語文與生活是血肉相連的。
二、到生活中去——語文是生活的縮影
語文教育最為重要的是將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活學活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語文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們留意一下生活,就會發現語文無處不在。語文學習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
1.仔細觀察,走進生活
有些課文內容是社會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學生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指導學生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
對此,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提到的那段生活的理解。如《看云識天氣》一課,云對于每個學生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學生不多。講課時,要引導學生觀察天上的云,并描繪云塊的厚度、高度,記錄天氣情況,從云的變化當中識別天氣的變化?!断X蟈與蛐蛐》一文,可指導學生認真仔細地去觀察蟈蟈與蛐蛐這些小昆蟲及其住宅,真正理解了其住宅是“偉大的工程”的含義。
2.創設情景,再現生活
每一篇課文都以文字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語文教材中有一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都和橋有關,有的寫關于橋的故事,有的寫橋的構造,有的寫橋的風貌。很多教師在學習這個單元時,都帶著學生去實地觀察橋,了解橋的結構、外形和歷史背景。
3.親自動手,體驗生活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同樣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一位教育家說:“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景,把學生帶進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中,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自動手,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體驗感悟,加深感受。
4.美文欣賞,感悟生活
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它憑借語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運用,欣賞富有韻味的語句、段落,能喚起人們的美感?!豆鹆稚剿芬晃牡慕虒W安排就是:學生一邊自讀課文時,一邊找出重點句,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把作者的心情表達出來。學生反復朗讀,尋找感覺,體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匯報時,學生邊讀課文,邊配上音樂,讓學生頭腦中浮現畫面,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美的語言,感覺美的意境。
5.讓語文運用到社會實踐當中來
聯系生活最廣闊的天地是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為社會服務,讓他們親自看到自己的語文能力在社會上發揮作用,會大大激發他們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家庭、學校和社區中需要使用文字的地方,應盡可能指導學生去寫,如家屬和朋友之間的通信、學校的通知、圖書館的新書介紹等。結合社會調查進行作文教學,在參與社區生活中運用語文,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很多的。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社會生活是語文的源泉,也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因此,要想學好語文,就是讓語文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生活成為語文課的源頭活水,也讓課堂成為語文與生活聯系的紐帶。這樣的語文教學必定會得心應手,豐富多彩,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