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鵬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鄭板橋盛贊竹子謙遜虛心,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贊揚人的虛心精神和品格。作為教師,要為人師表,就要像竹子一樣低首虛心,真正做一名虛心學習、虛心傾聽、虛心為人的“三虛”教師。
一、學而不厭——做虛心學習的教師
愛因斯坦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有人問他:“您老在物理學界可謂是空前絕后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愛因斯坦并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在紙上畫了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然后對他說:“在目前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于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周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愛因斯坦學而不厭、虛心學習的精神可見一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教學工作就是“事”,通過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能力、智慧、品格等就是“器”。教師要干好教育教學工作,就應該虛心學習。通過虛心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夠給學生提供新穎、生動、實用的知識;通過虛心學習,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夠提高自己教學的藝術化水平;通過虛心學習,提高自己的人格素養,豐富學生的情感,能夠提高教學的情意化水平。一個不虛心學習的教師,不可能“利其器”,也就不可能“善其事”。
虛心學習是一名教師積極進取、永不自滿、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學記》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一名不虛心學習的教師,容易自我滿足,安于現狀,固步自封,這樣的教師難以教好學生,難以體會到教育教學的樂趣,難以獲得職業成就感與自豪感,也是難以做到積極進取的。試看當前教師的職業現狀,一些教師處于職業倦怠期,甚至厭惡自己的職業,教學無起色,更無成就,工作無熱情,更無激情,得過且過,混天了日,這種狀況令人痛心。而一個真正虛心學習的教師,是不會有消極頹廢的精神狀態的。
做虛心學習的教師,首先要虛心讀書。讀書可以使教師輕松地上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讀書給人智慧,列夫·托爾斯泰認為“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讀書使人愉快,孟德斯鳩指出“讀書對于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虛心讀書,教師還應虛心地向同事學習,虛心地向學生學習,虛心向家長等他人學習,虛心向實踐學習。
二、洗耳恭聽——做虛心傾聽的教師
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在商店買了一套西服,剛穿了幾天,就開始褪色,把他的襯衣領子都弄黑了。這個人非常生氣,找到那個售貨員。他很想訴說事情的經過,但被售貨員中途打斷了:“我們天天都在出售同樣的西服,不過你是第一個挑剔的人。”另一個售貨員插話道:“所有的黑衣服起初都要褪一點兒顏色,這不是我們的問題,這種價格的衣服就是如此,那是顏料的關系。”這個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正要破口大罵時,突然間經理走了過來。他首先認真地傾聽了這個人從頭到尾的經歷,然后說:“我建議你再試一個星期,如果還是如此,你可以換一套滿意的。”這個人聽從了經理的建議,滿意地走出商店。這個故事中的售貨員不懂得傾聽的道理,差點引起了較大的沖突,而經理知道傾聽的道理,則妥善地解決了問題。其實,教師也是如此,應該善于洗耳恭聽、虛心傾聽。
葉瀾教授說:“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于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能否虛心傾聽體現了教師素養的高低。虛心傾聽是教師良好修養的體現,是教師高度的道德責任感的體現,是教師與人為善、心胸寬廣、虛懷若谷的體現,是教師平等待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體現。一個素養不高的教師,不可能做到虛心傾聽來自學生的聲音。
教育專家成尚榮說:“有時,傾聽本身就是處理教育事件的藝術和智慧。”教學是一門生成的藝術。在課堂上,偶發事件時有發生,來自學生的聲音有時似乎是課堂上的不和諧之音。這時,教師能否虛心傾聽學生的不和諧之音,不僅是教師素養高低的問題,也是教師教育智慧高低的問題。有較高教育智慧的教師,會虛心聽取學生“異樣”的聲音,藝術性地加以引導,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教學資源生成,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做虛心傾聽的教師,要善于虛心傾聽學生在課堂上發出的各種聲音,包括似乎是不和諧的聲音,善于虛心傾聽學生的建議、意見和批評。沒有學會傾聽的教師,就沒有學會傾聽的學生……要想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首先要懂得傾聽學生。此外,教師也要善于傾聽領導、同事、家長以及他人的建議、意見和批評,因為“傾聽就像海綿一樣,汲取別人的經驗與教訓,可以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曲折的彎路,再加上你有目標的艱苦奮斗,可以使你順利地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三、不驕不躁——做虛心為人的教師
《尚書》云:“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虛心是教師成功的基石,它能夠使教師保持冷靜的頭腦,在“小勝”面前不裹足不前,在“小成”面前不驕傲自滿,從而不斷進取,笑到最后。它能夠使教師善于向他人學習,學習他人的長處,學習他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它能夠使教師虛心地接受別人的真知灼見,虛心接受真理,改正自己的缺點,彌補不足,修正錯誤,更加接近真知與真理,更加接近完美,從而最終取得成功。
一天,某小學進行語文測驗。在聽寫環節,一位語文教師讀“情不自禁(jìn)”,學生大聲糾正說“應是情不自禁(jīn)”,其中有個學生的聲音特別明顯。這位教師一臉的不高興,當他再一次念道“情不自禁(jìn)”,那位學生的聲音再一次響起,“情不自禁(jīn)”。這時,這位教師走下講臺,拉著那位學生的手臂,生氣地訓斥道:“你念得很好是吧,你上臺念呀!”這位教師的不虛心使人震驚,其涵養之差令人痛心。
唐代魏征說:“低洼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虛心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公認的美德和涵養,更是教師應有的美德和涵養。虛心的教師不會自我陶醉,妄自尊大,淺薄刻薄;虛心的教師胸襟廣闊,目光遠大,機智靈活;虛心的教師聞過則喜,知錯就改,善于自我反省;虛心的教師包容學生,善待學生,善于向學生學習,甚至肯向學生請教,而絕不會像剛才那位教師一樣拒絕改正錯誤,諷刺挖苦學生。
做虛心為人的教師,要不驕不躁,在提高自己的美德和涵養上狠下功夫,做到永不驕傲。巴甫洛夫說:“由于驕傲,你們會在該同意的時候固執起來;由于驕傲,你們會拒絕有益的勸告和友好的幫助;而且,由于驕傲,你們會失掉客觀的標準。”魯迅也說過:“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教師要永不自滿。在此借助伏爾泰的話“妄自尊大只不過是無知的假面具而已”來告誡教師要做到永不自負。
“虛心竹有低頭葉。”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師應該學虛心竹,低首虛心做教師,虛心學習,虛心傾聽,虛心為人。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孫建輝 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