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為清晰地評價企業財務能力,以及根據企業綜合實力制定經營戰略,本文通過對幾家藥廠的橫向對比,建立了企業財務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體現企業財務能力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因子得分模型,通過計算因子得分實現了企業財務能力的綜合評價。同時,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競爭優勢與取得競爭優勢途徑矩陣圖制定了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及其增長率戰略決策圖,這將為規劃設計企業經營戰略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財務能力;主成分分析;綜合評價;戰略決策圖
一、引言
企業財務能力評價的基本要素包括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目前,企業的財務能力評價方法主要有綜合評分法、杜邦分析法、EVA評價方法和關鍵績效指標考評法等[1]。然而,這些評估方法又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用某些指標的簡單平均加權來度量企業財務能力,致使企業財務評價結果缺乏客觀性與綜合性,比如當某些評價指標高低錯落時,就很難做出企業財務能力的總體評估和排序。為此,本文將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來建立企業財務能力綜合評價模型,進而全面準確地評估企業財務能力。
二、企業財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企業財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全面體現反映現狀、發揮優勢、規劃戰略、促進發展的評價目的,并遵循科學性、客觀性、合理性、獨立性、動態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1]。從企業所有者、債權人和經營者的不同角度,我們可以將企業財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歸納為盈利能力、運營能力、成長能力和償債能力五個方面。
企業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也稱為企業的資金或資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現為一定時期內企業收益數額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指標主要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等;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的經營運行能力,即企業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營運能力的財務分析比率主要有: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償債能力(debt-payingability)是指企業用其資產償還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包括償還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的能力。企業償債能力,靜態的講,就是用企業資產清償企業債務的能力;動態的講,就是用企業資產和經營過程創造的收益償還債務的能力;企業成長能力主要反映企業在將來一定時期后的經營能力和財務狀況,并從質和量的角度評價企業財務發展潛力及將來發展趨勢,常用的主要指標有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
三、主成份分析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主成分分析也稱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維的思想,把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在統計學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sanalysis,PCA)是一種簡化數據集的技術[2]。主成分分析經常用減少數據集的維數,同時保持數據集的對方差貢獻最大的特征。
2.主成分分析法的建模步驟
(1)設樣本數為m,選取的財務能力評價指標數為p,則由樣本的原始數據可得矩陣X=(Xij)m*p,其中Xij表示第i家企業的第j項財務能力指標。
(2)各項財務指標計算規則不同,我們應對各項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和歸一化處理,由此得到標準化矩陣。
(3)根據得出的標準化數據矩陣建立協方差矩陣R,其中,Rij(i,j=1,2,…,p)為原始變量Xi與Xj的相關系數。這是反映標準化后的數據之間相關關系密切程度的統計指標。
(4)根據協方差矩陣R,分別求出特征值、主成份貢獻率以及累計貢獻率,確定主成份個數。求出特征值λi(i=1,2,…,p),特征值是各主成份的方差,它的大小反映了各個主成份的權重。主成分Zi的貢獻率,累計貢獻率為。根據選取主成份個數的原則,特征值大于1、累計貢獻率達75%-95%的特征值λ1,λ2,…,λm(1,2,…,m(m≤p)),其中m為主成份的個數。
(5)通過模型計算出初始因子載荷矩陣,解釋主成份矩陣。因子載荷量是主成份Zi與原始指標Xi的相關系數R(Zi,Xi),利用它可較好地解釋主成分的經濟意義[4]。
(6)計算企業財務綜合評分函數,計算出上市公司的綜合值,并進行大小排列:
F=a1F1+a2F2+…+anFn,其中a(i=1,2,…m),各綜合因子的權重根據貢獻率的大小確定,然后根據函數計算各公司的綜合實力,以此對各公司進行排名,而且還可以根據各項指標評分,為各類公司提供一定的策略建議與參考。
四、企業財務能力評價的應用實例
1.企業財務能力主因子的選取
本文根據新浪網站上提供的8家上市公司為企業財務能力評價對象,以它們2013年度的有關數據為樣本(數據來自于新浪網站http://sina.com)。運用SPSS對所選取的樣本進行因子分析,得到因子特征值及其貢獻率(如表1所示)。我們先來研究8家公司在2013年度的25項財務能力指標,由于貢獻率反映了每個因子包含原始數據的信息量度,所以當選擇前4個因子作為主因子時就包含了原始變量的91.04%以上信息量的滿足了因子分析用變量子集來解釋整個問題的要求。
2.主因子含義的分析
計算初始因子載荷矩陣后,經過方差極大的正交旋轉之后便得到正交因子解,如表2所示。從中看出,由于F1中系數絕對值大的主要有X21、X22、X23、X24、X25、X51、X52、X53和X55,所以第一主因子主要概括企業總資產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主營業務成本率、銷售凈利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和資產負債率方面的信息,故將F1稱為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因子;F2中系數絕對值大的主要有X11、X12、X13、X15、X26、X42、X43、X44、X45和X54,所以第二主因子主要概括攤銷每股收益、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后的每股收益、每股經營性現金流、每股未分配利潤、凈資產收益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產權比率方面的信息,故將F2稱為企業每股指標、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因子;F3中系數絕對值大的主要有X31、X32、X34和X41,所以第三主因子主要概括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方面的信息,故將F3稱為企業市場成長能力和營運能力因子;F4中系數絕對值大的主要有X14和X33,所以第四主因子主要概括每股資本公積金和凈資產增長率方面的信息,故將F4稱為每股指標和成長能力因子。以上四個主因子便構成了企業經財務能力的綜合評價體系。
3.企業財務能力的評價
運用SPSS軟件,計算出8家上市公司的各個主因子得分,結果如表3所示。再按因子貢獻率加權即可求出企業財務能力,公式如下:
F=(0.56384F1+0.1397F2+0.12001F3+0.08684F4)/0.9104
將有關數據分別代入企業效益的綜合得分數學模型,便得到每個每個企業競爭力的綜合得分,計算結果如表3最后一列。當企業競爭力綜合得分越高,以及排序越靠前時,則代表該企業財務能力越好。由此我們可以對各個企業的每年財務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4.企業綜合經濟效益與可持續性矩陣圖的繪制
根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競爭優勢——取得競爭優勢途徑新矩陣圖原理,本文創建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及其增長率戰略決策圖[10]。它以每年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平均得分為橫坐標(E),從靜態角度反映了企業經濟資源的利用及其組合效果狀況;而以同一時期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得分平均增長率為縱坐標(Y),從動態角度反映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發展變化趨勢。根據表4繪制的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及其增長率戰略決策圖,如圖1所示。
各個樣本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為:
(0.586、3.507、-5.600、1.829、-1.553、7.211、-12.565、6.001)
在圖中,位于第一象限的企業是綜合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性均強的區域,稱之為明星類經營單位。處于這種地位的麗珠醫藥、北京同仁堂、北京雙鶴公司應選擇投資發展型戰略,即進行必要投資,從而維護和改進其有利的競爭地位,具體經營戰略包括產品差異化戰略、縱向一體化戰略、橫向一體化戰略、復合多樣化等投資戰略等;位于第二象限的企業是綜合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性選擇性的區域,稱之為選擇類經營單位。處于這種地位的上海三普制藥、華北制藥公司應及時調整戰略。其財務特點是利潤率較低,所需資金不足,負債比率高。例如在產品生命周期中處于引進期、因種種原因未能開拓市場局面的新產品即屬此類問題的產品。對問題產品應采取選擇性投資戰略。即首先確定對該象限中那些經過改進可能會成為明星的產品進行重點投資,提高市場占有率,使之轉變成“明星產品”;對其它將來有希望成為明星的產品則在一段時期內采取扶持的對策;位于第三象限的企業是綜合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性均弱的區域,稱之為瘦狗類經營單位。處于這種地位的哈藥集團、南京醫藥公司應選擇收縮型戰略或清算型戰略,即通過適度縮小經營領域來減少財務支出,從而提高經濟資源的利用效果;位于第四象限的企業是綜合經濟效益強和可持續發展性弱的區域,稱之為金牛類經營單位。處于這種地位江蘇恒瑞醫藥股份公司應選擇收獲型戰略或維持型戰略,以延長產品盈利時間為主要目標。
五、結束語
通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企業財務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時,我們根據各個企業各因子得分及排名情況,可以客觀地了解一個企業各方面的競爭力,發現每個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哪項能力上,從而幫助企業管理人員有針對性地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并結合每個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綜合得分的增長速度創建了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及其增長率戰略決策圖。該圖動靜結合,反映了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現狀及其變化趨勢,為制定企業財務戰略提供了科學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尹子民,佟會文.增長率--企業財務能力戰略決策圖的研究與應用.科技管理研究,2008,28(8):186-188
[2]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26-158
[3]朱星宇,陳勇強.SPSS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241
[4]曹飛.十余年來陜西經濟發展軌跡及特征分析——基于時序全局主成分的分析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5]任遠.對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分析[J].北方經貿,2004,(5):75-76.
[6]劉志遠,劉超.中小企業財務戰略與控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3-14.
[7]呂長江,趙巖.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分類研究[J].會計研究,2004,(11):53-61.
[8]羅珉.企業競爭戰略理論的創新一80年代以來定位學派對戰略管理理論的貢獻.財經科學.2002,11:42-44
[9]劉艷梅.企業競爭戰略管理理論三大主流學派的回顧與思考.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39-43
[10]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張昊(1990- ),男,江蘇淮安人,遼寧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工程造價管理與房地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