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國 劉勝輝 張淑麗 郭紅
摘要:分析軟件外包產業對軟件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國高校在培養軟件外包人才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軟件外包人才培養的對策,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指出人才培養既要滿足高等教育的總體人才培養目標和國家專業規范要求,又要滿足軟件外包產業高質量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高等教育
0、引言
隨著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軟件服務外包市場需求和軟件技術外包服務業的發展空間,軟件服務外包已成為世界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國正在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已經認定了個軟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軟件服務外包產業規模一直保持在年均30%以上的發展態勢,軟件服務外包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
要快速發展軟件服務外包產業,人才是關鍵。為了實現我國軟件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教育部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于2001年批準35所高校試辦國家級示范性軟件學院,隨后成立了若干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目前所培養的軟件人才在數量上與產業需求基本相當,然而仍然存在人才緊缺與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并已成為制約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1、軟件外包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軟件外包企業對軟件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型:位于塔尖的人才是高級架構師,中高層的是管理項目、技術、產品的高級軟件工程師,位于底層的是程序員。在“金字塔”型的人才結構中,中高級以上的人才不可能通過高等教育和培訓速成,他們必須有相當多的軟件開發實踐經驗積累,通過個體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在實踐鍛煉中成長。因此,軟件外包企業在對應屆畢業生作出要求時,首要要考慮該學生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其次再考慮能否將其培養成中高級軟件后備人才。通過對若干軟件外包企業作出調研,我們發現進入軟件外包企業的軟件開發人員應具備如下能力和素質。
1)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具備運用外語進行交流溝通和文檔閱讀與寫作能力。在CSDN對軟件外包市場的調研中,外包所承擔的國內軟件約占22%、歐洲軟件約占5%、美國軟件約占26%、日本軟件約占47%,另外,韓國軟件開發業務也開始起步,因此,日語、韓語等小語種業務越來越受到重視。
2)具備扎實的軟件及相關領域的理論基礎,掌握軟件的開發過程,具備較好的發展潛質。
3)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初步的軟件開發實踐和工業化工程素質。
4)熟悉和遵守國際外包行業標準和流程規范,熟練掌握開發工具,具有較強的程序開發技能和實戰經驗。
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畢業生不能滿足服務外包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主要問題在于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不夠明確,信息類(包括軟件1專業畢業生在層次結構、能力與素質等方面不能滿足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要求,從而導致了學生就業困難與軟件服務外包產業人才嚴重缺失的矛盾,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在人才培養上均存在誤區。首先,企業很少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認為在學校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應屆畢業生到企業還需要再培訓;其次,學校存在一定程度的關門辦學現象,對產業了解不足,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和產業脫節;第三,學生對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業界的實用技術等普遍缺乏了解,與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無法匹配,導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就業;第四,學生不清楚外包企業的非技術環境(例如流程、規范、標準、團隊合作等),所以進入企業后,不能勝任相應工作;第五,學生在職業外語方面缺乏應用能力。
2、軟件外包人才培養的對策
服務外包企業與一般的軟件企業有所不同。首先,外包企業比一般軟件企業的員工數目大得多;其次,外包企業的員工是分層次的,而且大部分員工屬初級軟件人才;第三,服務外包員工的專業外語能力要求高,要求能看懂并能撰寫外文技術文檔;第四,服務外包員工專業分工細,往往需要員工在某一個工具或平臺有較深的功底(基礎寬,專業精深);第五,軟件外包與國內開發程序有所不同,往往是三分之一的時間做編碼,三分之二的時間做文檔工作,而且在做外包軟件時,要嚴格遵循工藝、管理、開發、維護規范。因此,軟件外包人才的規格特征為“專業基礎+專業能力+外語+業務+規范”,其中專業基礎、專業能力和外語能力高校自身有能力去做,但是現在做的針對性不夠,業務和規范學校是做不了的,只能通過與企業合作完成。根據地域性需求不同,外語可以選擇日語、英語、韓語等。然而,當前高等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上存在著結構性缺失,學校不能提供外包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軟件開發的真實案例、軟件開發的實用技術等,不能了解外包企業的非技術知識。同時,高校教師隊伍普遍缺乏工程經歷,在講授基礎理論課時,沒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與手段傳授給學生,因此,我們采用基于校企協同的對策實施軟件外包人才培養。
3、基于校企協同的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
哈理工軟件學院是黑龍江省首批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是黑龍江省振興老工業基地的計算機軟件人才培訓中心、省軟件外包人才培養基地和哈爾濱市軟件外包人才培訓機構,以培養工程型和應用型軟件人才為目標,多年來為國內著名的軟件外包企業培養了大量的軟件人才,探索出了特有的2年基礎教育、1年校企聯合專業方培養、1年校企聯合實踐培養的基于校企合作的“2+1+1”人才培養模式,并以此為支撐、以行業主流崗位需求為目標導向,實施培養規格分類、專業方向分類、主流為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方案。
3.1 兩年基礎教育
大學第一、二學年為基礎教育階段,該階段應主要加強3個方面的培養。
1)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的培養。
學校應努力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具有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具有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熱愛軟件工程專業,注重職業道德修養,并具有誠信意識和團隊精神,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身心素質。endprint
2)加強學科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師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等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使他們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掌握離散數學、程序設計語言、電子技術與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與結構、數據結構與算法、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系統、軟件工程過程等基礎知識,具有終身學習能力、信息獲取能力、適應學科發展的能力。
3)加強英語知識的學習,培養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
3.2 一年專業教育
大學第三學年為專業教育階段,該階段學校注重以下3個方面的培養。
1)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教師幫助學生掌握軟件需求、軟件建模與分析、軟件設計與構造、人機交互、軟件測試、軟件過程、軟件進化、軟件質量和項目管理等專業知識,使學生具有軟件分析、設計、構造和實施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養。
2)針對軟件外包企業需求設置專業培養方向,進行人才定制培養。
學院按企業需求設置課程,使學生具備在某一專業方向上從事工程實踐的能力。
3)根據外包企業所承擔軟件的隸屬國家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外語強化。
例如,東北地區主要承攬日本的外包軟件,因此在本階段主要進行日語的培訓,使學生具備日語的基本運用能力。
3.3 一年校企聯合培養
大學第四學年為校企聯合實踐培養階段,該階段主要完成3個方面的培養工作。
1)案例實訓。
根據軟件外包企業所需要的開發工具不同、軟件架構不同、操作系統不同、應用領域不同和就業崗位不同,分別以真實項目內容和環境為案例,通過實戰訓練有效地解決人才的項目經驗、實用技能和職業素質問題,熟悉和遵守國際外包行業標準和流程規范。
2)外語強化。
通過對外語的強化,增強學生對外語文檔的讀寫能力和運用外語進行會話溝通的能力。
3)在企業進行畢業設計。
學生在案例實訓和外語強化后,進入軟件外包企業,參與實際項目的研發工作,并完成畢業設計,有這一過程中增強工程實踐能力、了解企業文化,從而具備了工業化素質,實現高等教育與外包軟件產業人才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
4、基于校企合作的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中的關鍵問題
1)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避免把大學本科教育變為純粹的職業培訓。
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是解決大學本科軟件人才培養和軟件外包企業需求之間的差異問題、職業技能與素質問題的良好途徑,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高級軟件工程師的人才培養目標沒有變,不但要考慮企業當前的人才需求,而且要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信息獲取能力、適用學科發展的能力和職業遷徙能力,這與以培養軟件藍領人才為目標的中高職教育是不同的,因此,在設計課程體系和教育內容時,必須覆蓋軟件工程知識體系的核心知識單元和知識點,滿足大學本科專業規范的要求,避免片面迎合企業的局部技能和素質要求,而喪失本科教育的內涵。
2)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與軟件外包企業進行深入的合作是實施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具體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只有通過與軟件外包企業進行密切合作,才能真正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進而改進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專業培養方向,使教學工作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二是通過校企合作,不但可獲得具有真實項目背景的案例,為實訓提供素材,而且可為學生的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提供實習基地,從而彌補高校在專業技術訓練方面和軟件外包行業標準、流程規范等非技術性知識訓練方面的不足;三是加強校企合作,達成人才培養協議,是為企業定制培養軟件人才的基礎。
3)強化日語、韓語等外語訓練的同時,不能忽視英語教學。
針對軟件外包企業面向國家不同的實際情況,往往需要學生強化對日語或韓語的學習,使學生具備運用該語言進行溝通和文檔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以滿足企業的需求。然而,由于計算機軟件的主流技術來源于歐美,最新的技術成果和資料以英文為主,因此英語仍然是基礎外語,不能為滿足企業需求只對小語種進行強化而忽視英語教學,否則會影響學生專業信息的獲取,進而影響學生未來的職業遷徙。
4)以軟件外包的需求為導向,跟蹤軟件技術最新發展,實施動態教學計劃。
隨著軟件外包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以及軟件技術的高速發展,新的軟件方法、軟件架構、開發平臺和工具不斷涌現,因此必須跟蹤軟件發展的主流技術,在強調軟件工程的根本性和永久性原則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動態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剛性”人才培養方案為“柔性”的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學科的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變化。
5、結語
近5年來,哈理工軟件學院與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東軟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軟件園、凱杰國際、大連億科公司、海康軟件工程有限公司等十幾家著名的軟件外包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實施基于校企合作的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為國內著名的軟件外包企業培養了大量的軟件人才,2008年至2012年共為軟件外包行業培養1千余名軟件人才,受到企業的好評,實現了學生、學校和企業三贏。
在軟件外包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我們也發現現有的教師評聘制度、教師的培養制度、學生的考評制度等方面存在問題,因此我們今后的工作重點是探索適合軟件外包人才培養的體制和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