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1000萬,這是李克強總理在13億人口面前立下的軍令狀;而脫貧120萬,則是河南在全省一億多人口面前立下的軍令狀。
為了這120萬人的脫貧目標,河南省扶貧辦的黨組書記、主任張成智和省辦的幾十名工作人員成了最忙碌的一群人。
從8月11日下午4點到達鄭州,到12日下午4點離開鄭州前往豫西伏牛山區采訪的這24小時里,《中國扶貧》記者始終沒有見到省扶貧辦綜合處副處長張金才口中的這位工作繁忙的張主任:“省委、省政府都對扶貧很重視,很多會議都點名讓一把手參加,張主任實在抽不開身。”
河南是中國扶貧開發的特殊戰場。這里糧食是天,人口是根,農業是扶貧工作的魂。這里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8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5個。早在2011年,全省就識別認定10423個貧困村,扶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
人口和糧食,讓如今的河南在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同其他農業和人口大省一樣,雙重壓力疊加的河南對于貧困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按照河南自己設定的穩定脫貧標準(比國家扶貧標準線2300元高300-500元),2003年底河南全省仍有農村貧困人口823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0.17%。與此同時,脆弱的農業生產和多變的氣候讓河南年年承受著返貧人口數量可能激增的壓力。
貧困底數的再摸底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建檔立卡這項全國扶貧系統的首要工程讓整個河南上上下下都動了起來。在盛夏最熱的那幾天,張金才被派往南陽市南召縣城郊鄉東莊村協助開展建檔立卡工作。
那是一個有13個村民小組的新晉貧困村。在建檔立卡工作開始后村里就進行了廣泛宣傳,農民們對于這項工作很支持,村里收到的申請比下達的指標還要多出來70多戶。村干部告訴記者,村里按照建檔立卡工作的要求進行篩選,有車的不評、在外經商的不評、有兩層樓房的不評,等等。按照村書記的話說,有一些篩選條件都是不成文的規定,目的就是讓該評上貧困戶的人能夠入圍。
在這個過程中,村中充分發揮當地一所中學老師的資源,將最為繁瑣的貧困戶登記表填寫的過程交由有知識、懂文化、字寫得工工整整的老師進行。村里每天召集一定數量的農戶來村委會進行填寫,老師們根據農戶的口述一項一項地細致填寫,并指導農戶簽字確認信息的真實性。在致貧因素一項,記者查閱登記表后沒有看到千篇一律的格式化書寫,每戶都將自己的貧困原因做了一個恰當地歸類。
村黨支部書記張金先告訴記者,村里在建檔立卡工作中也在征集村民意見,一邊登記一邊謀劃。雖然是今年才認定為貧困村,最快明年才能得到項目扶持,但貧困戶對政府開展的扶貧工作期望值很高。張金先說:“沒有評上的,我們也一一作了解釋工作,農戶也比較理解。”
東莊村只是河南3個月建檔立卡工作的一個縮影,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省扶貧辦在全省確定了10個試點村,而這些試點村所有建檔立卡工作的相關資料都擺到了省扶貧辦的案頭。分管扶貧工作的副省長王鐵等省領導還多次過問建檔立卡工作,并把建檔立卡工作做得不好、推進力度不強的鄉鎮一把手直接召集到省政府開會督導,從頂層高度強勢推進。
從4月初到6月底,全省建檔立卡工作共識別認定貧困村9117個、貧困人口715.96萬人。其中有1183個村是和東莊村一樣新識別認定的貧困村。
按照國家和河南省下發的方案,所有識別認定的貧困村都要派駐駐村工作隊,貧困戶落實幫扶責任人,工作隊和責任人要按照致貧因素有針對性地采取幫扶措施。東莊村獲得了縣行政審批中心駐村幫扶,而這也是他們品味扶貧雨露的開始。
送到家的雨露培訓
在洛陽市宜陽縣,雨露計劃項目的實施讓村民們在村里就能享受到實用的種養殖技術培訓。
在宜陽縣一中的斜對面,是洛陽華富商學院(宜陽縣職業教育中心)優美寬闊的新校區。校長寧智偉告訴記者,這所民辦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創辦于2011年1月,由縣一職高和三職高整合而成的,原來學生們都往對面跑,自從學校高標準的新校區建立起來后,職教學生也變得揚眉吐氣了。
2013年,這個省雨露計劃培訓基地共開辦培訓班24期,共計有來自103個貧困村的1774人參加,涉及現代農業、養殖、食用菌栽培、果蔬花卉種植、畜禽疾病防疫5個專業,學校全部采用送教下鄉的形式將實用技術送到農民的家門口。
針對宜陽農村養雞和養豬農戶較多的特點,學校選派下鄉教課的36名專業教師都有相關專業的實踐經驗,能更好地將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寧智偉說,在實際培訓工作中,農民們需求哪方面就培訓哪方面,并提供后續跟蹤服務。今年春節剛過,石門村養殖的羊發生疫情,學校立刻派出有經驗的老師一邊防疫,一邊向養殖戶傳授防治技術,經過六七天的醫治,疫情得到了控制。
眼高手低,這是國內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當對面縣一中的學生還在抱著書本埋頭苦讀時,華富的學生已經走進了由學校新建設起來的實訓大樓進行模擬操作。
酒店、金融專業是學校最具特色的專業。在這里,1:1模擬的銀行營業廳、酒店前臺,酒店大堂、包間、客房一應俱全。學校的相關人員說:“我們將所有學生以后就業的工作場景都通過實物、實景的方式在學校進行呈現,課堂教學直接上手操作,避免了學生眼高手低的情況。酒店專業的學生全部輸送到了溫州的五星級酒店工作。”
按照學校董事長曾步光的說法,職業教育首先就要讓學生自信起來。學校的學生很多都來自農村貧困家庭,這些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自信,讓他們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而找到理想的工作,就能很快建立自信,也解決了家庭的脫貧致富難題。
在洛寧縣永寧駕校這所全縣唯一的一類駕校中,雨露計劃生出了新的枝椏。2010年,駕校開始與縣扶貧辦共同實施“雨露計劃·金藍領工程”,當年便有523人通過系統地駕駛培訓拿到機動車駕駛證,2013年則有 1859人拿到駕駛證。
“在以前,只要是農村戶口的來學習,都能得到扶貧部門的補助,但從今年建檔立卡工作后,這種雨露均沾就再也沒有出現了。”縣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如今,由于學車的人越來越多,駕駛證學費已經漲到了4500元,但貧困戶來學習(縣里有貧困戶人員花名冊,用來確定學習的是否為貧困戶)只需交2500元,并且住宿費全免。貧困戶結束學習后,學校會給結業登記,每完成100人,學校會帶著駕駛員駕照復印件、學員填寫的雨露計劃培訓表和扶貧結業人員花名冊到扶貧辦申請補助(補助金額為每生2000元),扶貧辦審核合格后,學校就可以到縣財政局領到這筆錢了。據了解,這筆補助金也是逐年遞增的,2011年為700元,2012-2013年為1200元,2014年為2000元。按照縣扶貧辦工作人員的說法,這樣能夠保證扶貧資金用到有學習需求的農民身上,也為貧困百姓學習駕駛技能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眼下的河南,正在挖掘人口紅利,深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而作為扶貧領域的品牌之一,2014年河南共安排雨露計劃培訓任務20萬人,其中雨露計劃職業教育助學工程6.5萬人(含2014年國家安排河南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試點32300人)、貧困戶家庭勞動力短期技能培訓工程3.5萬人、貧困村產業發展實用技術培訓工程7萬人、組織和引導企業開展就近就地培訓就業工程3萬人,計劃投入中省財政扶貧資金2.3億元。截至7月31日,全省已累計完成培訓任務11.58萬人,占全年培訓計劃的57.9%。雨露計劃在提高貧困人口能力和素質、實現貧困人口就業、增收致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