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社教
片區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陜西省相關部門圍繞“三個陜西”建設,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以落實民生政策為主線,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搶抓機遇,統籌協調,克難攻堅,奮力推進片區區域發展,扶貧攻堅成效顯著。
扶貧投入加大
一是財政扶貧資金實現穩定增長。2012-2013年,中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別為24.4億元、27.6億元(含用于扶貧的彩票公益金),其中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別為7.5億元、8.1億元,分別占當年中央安排陜西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44.3%、41.5%?!笆濉鼻叭辏〖壺斦m椃鲐氋Y金投入增幅達53.4%。
二是片區轉移支付補助系數提高10%。2012-2013年,省財政補助片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分別為149.66億元、179.43億元,分別占當年支付總量的57.7%、58%,較上年分別提高0.5、0.3個百分點,比縣級平均增幅高出0.6個百分點; 2013年省財政下達片區中省專項轉移支付資金410.56億元,占支出比例的40.3%,高于全省縣區平均水平5.96個百分點。
三是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區資金配套。省發改、財政、水利、林業等部門,在片區內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配套等公益性建設項目,全部取消了縣(區)資金配套。
四是資金整合力度不斷加大。省級各部門加大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力度,將扶貧等專項資金切塊下達縣(區)。各片區縣(區)按照扶貧攻堅規劃,加大資金整合,將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資金納入整合范圍。據統計,2011-2014年,三大片區累計完成投資2437.53億元,其中中省財政資金1226.13億元,整合資金1211.39 億元。
發展環境優化
一是積極支持企業扶貧。2013年,省地稅局為片區24家企業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345.6萬元;省國稅局為片區2682家小微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90余萬元,對設在片區的國家鼓勵型企業減免稅款75779.6萬元,2014年為秦巴山片區縣以下小水電站減免稅收545.55萬元。
二是積極支持金融扶貧。2010年以來,陜西省財政向全省38個縣107家農村金融機構撥付定向補貼 9151萬元,給81個縣189家縣域金融機構獎勵資金5.49億元。
三是積極支持移民扶貧。省國土廳將陜南、陜北移民搬遷用地計劃作為專項計劃單列,2013年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分別下達陜南、陜北片區移民搬遷用地指標6000畝、1000畝,保證了移民搬遷用地需求;對搬遷占用的片區耕地,減半征收耕地占用稅。
四是積極支持文化扶貧。2012-2013年,省文化廳先后安排12個項目,投入資金5.15億元支持片區文化事業發展,全省人均文化事業費由2006年的6.31元提高到2013年的50.95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96元;省體育局投入0.83億元用于片區體育事業;廣電部門共投入5.7億元用于片區廣播電視扶貧攻堅任務。
五是積極支持生態扶貧。2012- 2013年,全省林業部門累計投資5.4億元,用于片區生態林營造、綠色長廊、區域綠化、森林撫育、植被恢復等建設;給片區縣115萬退耕戶457萬人兌現退耕還林糧食補助和財政補助資金15.01億元;完成退耕還林荒山造林42.4萬畝,補植補造77.6萬畝;水利部門投資9.56億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686平方公里;國土部門2013年安排中省資金0.88億元,用于片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環保部門投入17個片區縣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資金3.02億元,投入3個片區縣自然保護區項目資金920萬元。
基礎設施改善
2011-2013年,省發改委先后向三大片區投入資金331.79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85.71億元(含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搬遷專項扶貧資金15.58億元),民生工程建設資金35.84億元。
省交通廳編制完成了片區交通扶貧規劃,爭取中央資金200億元。2012年以來,西寶客運專線、榆太高速(佳縣段)、G108漢中段、西合鐵路商洛段等一大批交通項目建成通車,六盤山片區村級道路暢通示范試點工程順利啟動,承擔示范試點任務的淳化縣總投資達4億元。截至2013年,全省建制村通暢率達到了83.76%,通班車率達86.48%,分別比2012年增長了5.04、1.1個百分點。
省水利廳投入資金64.52億元,在三大片區加快實施了重點水源、城鄉供水、農田水利建設、防洪治理、農村小水電等一批重點基礎項目。其中引漢濟渭工程、黑河平原段綜合治理工程、無定河全線綜合整治等工程破土動工或完成;榆林王圪堵水庫即將建成蓄水,洛南張坪水庫正在加快建設,漢陰洞河、旬陽冷水河、鎮安云鎮水庫建設已完成省內批復,麟游普華水庫列入《“十二五”全國水庫建設規劃》;累計投入片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7.1億元,解決了127.9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同時,2013年省國土廳投資5.84億元,在片區安排了高標準農田建設76.21萬畝。
產業發展升級
近幾年,陜西省農業、林業、科技、扶貧等部門積極扶持優勢產業,秦巴片區的茶葉、中藥材、生豬,六盤山片區的布爾山羊、奶牛,呂梁片區的陜北白絨山羊等基地建設初具規模。一批配套齊全、設施先進、承載能力強的現代農業園區落戶片區。
2013年,省農業廳為43個片區縣投入資金8.4億元,比2012年增加5.3%,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8個百分點。省科技廳從2012年起,每年安排科技扶貧專項經費400萬元,支持秦巴山區科技扶貧,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為農業產業升級注入新活力。特色農產品產地認證工作有序開展,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讓更多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endprint
城鎮化進程加快
以大規模移民搬遷為突破口,2011-2013年,陜西省共搬遷28.6萬戶111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7.5萬戶68.8萬人),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共安排農村改造危房24.8萬戶,其中三大片區安排16.53萬戶,中省補助資金16.04億元,占總任務的66.65%、總資金的63.83%,片區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
片區的7個重點示范鎮建設進展順利,落實專項資金1.4億元,完成投資70.72億元;17個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完成投資6.87億元,已經成為當地貧困群眾增收的“文化名片”。村莊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項目也圓滿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
社會保障提升
省教育廳從2012年開始,在43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4元,發放率100% ,惠及學生269.3萬人;在14個片區縣推行了高中免費政策,共免除學費1.44億元,惠及學生9.4萬人次;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全省每學期投入資金約1.4億元,惠及學生約15萬人。
省人社廳在完成就業培訓63.4萬人、創業培訓19.77萬人,實現就業47.25萬人、創業10.25萬人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落實,截至目前,全省平均參保率達到99.56%,2013年43個片區縣的61萬多人享受到了新農保補助。
省衛計委認真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制度,201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44%,人均籌資較2012年超出65元,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
省民政廳2013年安排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6800萬元,資助特困地區縣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設、貧困大學生助學項目、農村幸福院、縣級兒童福利機構設施建設(藍天計劃)四個方面。截至2013年底,國家及省連片特困地區的60個縣區共有農村低保對象58.3萬戶、132.3萬人,已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國家及省連片特困地區的60個縣區共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12.2萬人,保障率達到10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