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銀平
兼具北國渾厚和南國靈秀的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是國務院1998年確定的中國文聯定點扶貧地區。十六年來,中國文聯發揮自身優勢,為武都區早日脫貧致富做出了不少積極的努力,猶如一雙溫暖的大手從北京伸向甘肅,緊緊握住武都貧困地區群眾的手。這雙手傳遞著關懷,傳遞著支持和力量,激勵著貧困地區群眾戰勝貧困的決心和信心。
武都位于甘肅東南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自然條件嚴酷,農業基礎脆弱,地方財政十分困難。一直以來,中國文聯都堅持弘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采取各種形式的幫扶措施,深入實地幫助武都理思路、謀發展,申請項目資金,關心救助貧困群體,向貧困群眾“送溫暖、獻愛心”,在資金、物資、信息、精神上給予武都大力支持和幫助,把黨的溫暖和關懷送到了貧困鄉村,加快了貧困鄉村脫貧致富的步伐,有力地促進了武都的發展。同時,中國文聯以及所屬各協會都為扶持幫助武都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國文聯歷任領導也先后多次深入武都貧困山區調研,訪貧問苦,考察項目。
2003年2月,中國文聯胡珍副主席帶隊,驅車2000多公里深入武都區開展慰問活動,調研扶貧開發、特色產業發展等工作,并與隴南市和武都區黨政領導進行座談,共商加快發展、扶貧幫扶的措施辦法。期間,中國文聯向武都區捐贈了一輛依維柯面包車。
2004年8月26日,中國文聯與甘肅省政府聯合在蘭州市舉辦了“情鑄陽關”大型文藝義演活動,義演收入全部用于甘肅扶貧事業,并向武都區捐贈40萬元,之后又協調省扶貧辦為武都區傾斜分配義演收入40萬元,用于教育事業發展。2005年4月2日,中國文聯、甘肅省交通廳在蘭州市召開幫扶工作座談會,協調省交通廳列項285萬元,修建了武都區漢王鎮將軍石至千壩草原公路,同時捐資20萬元,用于武都區的教育事業。2006年11月,中國文聯和農民日報社為武都區200個村訂閱了200份《農民日報》,幫助農民及時了解掌握黨的政策和致富信息。2007年1月27日,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帶隊赴武都區開展慰問活動,捐贈資金30萬元、圖書26箱,并看望學生,贈送書包、筆記本等學習用品,慰問貧困戶,贈送毛毯、春聯和慰問金。2010年4月14日,在“5·12”地震兩周年之際,馮遠再次帶領十幾位著名藝術家,到武都進行“送歡樂、下基層”慰問演出,并捐贈資金22萬元。2011年,捐贈資金30萬元,捐贈圖書及文具297件。
大災面前有大愛,中國文聯以積極的姿態為藝術家們搭建起奉獻大愛的平臺,也以實際行動擔當起文藝為人民服務的職責,贏得了武都人民群眾的信任。
在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之際,中國文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會同中國美協、中國書協,邀請在京的11位當代書畫大家精心創作了11幅書畫精品,搭載神舟七號飛船問天。之后,中國文聯將11幅書畫作品進行義賣,將義賣所得的500萬元全部捐贈援建武都區濱江中學,建成了全框架結構5層5600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并命名為“神舟樓”。2009年10月16日,“神舟樓”順利竣工,極大地改善了濱江中學的辦學條件,有效解決了市區學生上學難的問題。
2014年8月5日至8日,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左中一在隴南調研考察文藝扶貧工作時指出,隴南歷史文化積淀厚重,民俗文化特色鮮明,目前,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打造乞巧文化品牌和扶貧攻堅,進一步激發了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隴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藝文化工作,實施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特色文化大市建設“1313”工程,體現了積極的文化參與理念。下一步,中國文聯將幫助武都及隴南統籌規劃、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打造品牌,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扶貧攻堅助力。
據統計,多年來,中國文聯全力支持武都的教育、文化事業,先后捐贈電腦74臺、依維柯客車一輛、書籍50000余冊、期刊3000余冊、文具446件,捐資722萬元,協調公路項目資金285萬元,建成了濱江中學、城關中學電腦教學語音室、區圖書館地方文獻數據庫、圖書館“中國文聯捐贈圖書專架”、“中國文聯捐贈期刊專架”、城郊鄉大堡村電灌、角弓鎮扶貧希望小學,充實了角弓鎮年家村、石門鄉白楊壩村、柏林鄉、三河鎮、安化鎮等10所文化站書庫。
中國文聯真幫實扶重實效,有力地促進了武都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更加堅定了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和決心。中國文聯的幫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都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文化基礎。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立新功。
今天的武都,成就令人欣喜,明天的武都,未來亟待創造。中國文聯將一如既往,在中央各項方針政策的指引下,以更高的熱情、更有效的措施支援武都建設,同時,以更大的力度、更強的決心,推動武都文藝事業發展,為武都、隴南,乃至甘肅的扶貧開發工作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