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文化的塑造和建立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對接與融洽,旨在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得學生進入社會后,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
關鍵詞: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特征;差異;對接;融洽
校園文化是每個學校所擁有的特定文化環境和精神氛圍,它關系到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和品格的提升,關系到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后,在企業的發展。所以要了解學校文化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差異,實現兩者之間的文化對接與融洽。
一、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內涵
所謂校園文化,它包含了許多要素,例如:學校的教學樓宿舍樓等建筑設計,校園的風景園林設計,也包括學校的校風、學風、師生關系等人文精神。此外,還有學校的規章制度,文明規范。其實校園文化是一種很簡單的文化,因為它的主體是學生,在校園里,同學們都很單純,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很簡單,相對來說都很友善、和諧,因為彼此之間沒有什么利益問題,競爭也很少。
校園文化具有規范性,因為學校會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日常的行為活動,從而使得學生的行為更加規范,形成良好的習慣,校園生活更加的和諧。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文化的規范性使得學校有較好的秩序性,能夠塑造學生和老師良好的人格和素質,避免學生誤入歧途,使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另外,校園活動、校訓、校歌等的影響,校園在發展的過程中會自發的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校園精神等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也具有包容性。校園是一塊厚重的學術的圣地,文化的海洋,這里容納和匯聚著各種各樣的學術思想、價值觀、思想觀點等。校園文化的包容性不僅促進了文化的向前發展,同時,也使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將教育著他們應該怎樣做人,這也是學校的教育意義與目的。校園文化繼承了先前的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的積累和沉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以潛移默化情的方式陶冶感情,感化思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教育的效果,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此外,校園文化還具有創新性,這里每天都有學術論文的發表,每天都有學生奇思妙想的想法實現,不斷的創新,不斷的進步。
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異同
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二者有著很大的區別,因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運營管理、發展的過程中所推行貫徹的并受到員工的認可的企業的經營規范、價值規范、行為規范、管理模式以及企業所追求的信念等。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所以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是舉足輕重的。一個企業如果搞好了企業文化,那么,企業就會有一股精神文化力量,使得員工團結起來,凝聚起來,不斷努力實現企業的目標。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為企業指引著發展的方向,引導者員工思想的凝聚,激發著他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使得企業有了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使得企業長久健康的發展。
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與企業的管理模式、企業領導人的管理思想有著很大的關聯,而企業的文化也需要長久的建設和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所以每個企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沒有好壞和優劣之分,因為只要是適合本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都是好的企業文化。不要盲目的照搬別的企業的企業文化,要考慮自身企業的實際性,考慮企業文化的實踐性,只有塑造和建設了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文化,才能給企業帶來生機,來促進企業的發展。
首先,企業文化對其發展的重要性在于他的引導性作用。他通過建立舒適輕松的工作氛圍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使其實現自我價值,與此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同時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企業文化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員工,使他們支持并為企業奉獻著。其次,好的企業文化能夠提供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很強的精神魅力,吸引著人才,促使員工不斷努力工作。此外企業文化就如同海上的燈塔,指引著企業不斷地改善缺點、發揚優點,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以此來穩固地占領市場,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最后企業文化業有促進作用——企業的首要目的就是盈利,但如果僅僅以盈利作為著眼點,企業也無法成為行業的領袖,只有將企業文化作為助力,才能實現企業的真正發展。另外,企業文化必須要有正能量,在企業員工間傳播正能量,在社會上傳播正能量,這樣企業文化才有意義,比如要想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利益,就要通過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來使員工積極參與競爭;也可以通過提高企業美譽度來使企業贏得讓人心,來贏得人心的企業才能長久發展,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
但二者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區別。首先,二者的環境不同,校園的競爭不存在生存的競爭,而企業職場內的競爭,關系著生存的競爭。校園內的人際關系比較簡單,而職場內牽扯著利益關系,人際關系比較復雜,所以說企業文化往往比較有競爭意識、責任意識等,也比較職業化,而校園文化中這些意識就相對薄弱得多。第二就是利益性。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盈利,所以它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企業經的過程中,永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功利性很強,它的價值觀也是能夠取得最大利益,如果企業沒有利益性,那么它也將不再是企業,它將是慈善機構或者其它。而校園文化卻沒有利益性,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培養社會優秀的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所以學校追求的不是金錢利益,而是社會的需求。我想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還有就是二者的訴求點不同,學校旨在培養人才,教育學生知識的同時,教他他們怎樣做人,而企業旨在為員工提供一個平臺,激發他們的才能和潛質,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當然二者也存在著相同點,就是有培養人、引導人、激勵人、規范人的功能。
三、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過程中的障礙
然而,現在的校園文化中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在發展方向上的誤區。某些高校把重心放在了建設校園上,花重金建設圖書館、教學樓等,建的如何如何的氣派、宏偉,力求建成全國最大或最美的建筑,來吸引人們的眼球,提高學校的知名度。而學生在報考志愿的時候也把大學校園漂不漂亮作為考慮的重要因素,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作為和觀點。老師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學術論文上而不是教學上,越來越多的學術論文發表了,而教學質量卻下降了,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不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的課堂興趣培養。另外,也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上課遲到早退,逃課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些懶散、隨意的態度對未來學生工作的發展也是不利的。校園文化也比較封閉,學生對外接觸很少,信息單一,不關注時事,缺乏思考,同時也而缺乏了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缺少了二者間的對接。
校園的生活總會結束,我們總會走出校園,進入社會,走向企業。那么要想在走出校園,更快更好的適應社會,就需要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和融洽。那么如何實現二者之間的對接和融洽呢?我想可以進行校企聯合,創建一個校園與企業的交流平臺,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企業文化內容。可以讓企業管理者走進大學課堂講述企業中的文化,在校園文化中融入企業文化,有目標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早讓學生了解和塑造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素質。不斷地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利于未來有一個良好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在學校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比如,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精神,遵守規章制度,擔當責任的精神。成功沒有捷徑,要通過付出的努力來獲得,就學校而言,只有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來塑造學生的職業性格。
四、結語
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更多地滲透和吸取企業文化,如在教學過程中嚴格時間教育,不得遲到早退,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使企業文化在校園文化的各個細節上都有所體現,真正的使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對接與融洽,使學校培養出更多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讓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企業。
參考文獻:
[1]雷久相.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聯系和區別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1).
[2]李霞.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通對接的研究[J].西江月.2013(9).
[3]康練.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3.
作者簡介:周艷玲(1996.05- ),女,河南省葉縣人,本科,洛陽師范學院市場營銷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