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瑞
摘要:
我國建筑業的發展看似紅火,其實競爭非常激烈,大部分建筑企業都面臨著持續發展的艱巨任務,每一個運轉良好的建筑企業都有一套獨特的戰略,這樣的企業能準確地預測市場趨勢,因此說對市場環境準確及時的反映是一個建筑企業賴以生存的法寶。
關鍵詞:建筑市場;建筑企業;市場環境
一、建筑企業結構形式
建筑業產業結構是產業結構概念在建筑業的引申,反映我國建筑業各類資源的配置結構和方式,各類生產能力的構成結構及相互關系。它具有總體性、指導性、前瞻性、可行性、風險性等特征。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障,是企業管理創新的核心,是企業領先他人的前提,更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產業結構是指構成整個國民經濟運行中的諸產業及其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的總和,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全部經濟資源在諸產業中的配置結構。
市場是企業生存之根,發展之源。特別是伴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建筑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也為企業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提供了契機。我國加入W TO后,國內建筑市場將打破市場斷面分布狀況,法制化、規范化的市場秩序將在更大范圍、更高程度上逐步取代有失公平的不良秩序,國內建筑市場主體間將出現新一輪的結構調整和創新。因此,企業必須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去迎接競爭,對接市場。
建筑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處在社會分工鏈的下游,生產附加值低。隨著建筑業投標報價體系的變革,建筑業企業的利潤率水平越來越低,但建筑業普遍存在的建筑市場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市場總量與施工能力嚴重失衡、總承包、專業承包、勞務分包的市場分割不到位等諸多問題,要求企業依托不斷的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來解決,使企業在改革中求發展、求壯大。
二、建筑企業應對市場的對策
工程施工業作為企業的主業,它既是建筑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又是企業發展和穩定的根本。因此,要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鞏固和提高工程施工這一主業的基礎地位和核心地位,達到做大規模、打造品牌、提升實力、保證穩定的目的。
要準確把握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和投資的熱點來分析市場,通過構建立體經營網絡,在鞏固本省、市建筑市場的基礎上,全面拓展省內外和國內外等區域市場,大力發展專業市場。在區域市場實現本土化經營,通過管理、品牌、人才和文化的整合,擴充經營資源,經營好各種資源,實現體內外經營資源的良性循環和互動,制定應對風險的有效措施,建立科學決策機制,客觀分析市場,建立科學的市場分析、預警機制,有針對性地合理化解風險,不斷探索預防、控制、轉移營銷風險的有效途徑和措施,把好決策關、過程關、合同關、監控關。
(一)提高項目管理能力
工程項目是建筑企業的造血細胞,項目管理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基礎,是企業獲取效益的源泉,是企業整體形象的窗口。項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以動態管理和優化組合為基本特征、項目管理公司為主要形式的項目管理思路,要堅持以項目制度建設為基礎,促進項目運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堅持科學定位,即項目經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產臨時組織機構,項目是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項目經理是一次性的授權管理者,堅持推進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企業生產與管理工作的標準與規范化的建設,實現對傳統管理和生產經營方式的改造,實現企業創新。
建筑企業要實現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走強司富司之路。要根據市場情況和企業現狀,通過經濟杠桿的作用,充分用活用好企業資源,建立新的財源,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發展公司優勢
同國外發達國家建筑企業類型的成比較,我國的專業化比例、專業化規模和專業化發展水平都很低,而國內建筑市場的發展趨勢,對專業化公司和專業化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在經營好綜合性施工企業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成熟型專業化公司。
建立企業穩定的財源,既是企業走多元化發展道路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保持穩定、解決企業及職工后顧之憂的根本要求,更是構造企業具有獨特優勢的核心競爭力的需要。特別是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力建立各種財源,顯得尤為重要。要盡量實現物資租賃創效。租賃業是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的重要內容,它作為大型綜合企業集團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建筑企業要重要發展的重要產業。通過加快這一產業的發展,能夠充分集聚優勢資源,推動資源的從優配置,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培育企業的優勢產業,提高其經營創效能力。
(三)及時跟進現代服務業
根據市場變化和消費導向,在具有成長性的朝陽產業、傳統產業有所突破,努力創出一條有自主品牌的經營發展之路。研究制定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傾斜政策,力爭在某個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及時研究市場,加快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服務業,如電子商務、信息服務、中介咨詢、商貿、中介咨詢、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實施建筑企業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必須把握幾個基本原則:建筑企業在進行產業結構戰略調整的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按照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基本思路,遵循如下三項基本原則,積極穩妥地有序推進。
1.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調整企業產業結構,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切忌不顧企業資源狀況,不顧市場需求而盲目擴張的行為。要注重研究市場,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市場的基礎上,科學地確定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2.堅持整合資源優勢的原則。產業結構調整,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掘、整合企業資源優勢。既要提升企業的傳統產業,又要挖掘資源潛能,培育新興產業,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
3.堅持“擇優,創新”的原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市場經濟一條永恒的法則。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尋找新的市場,投資新的領域,做到“人無我有”。同時,對已涉及到的領域,要通過提升資質、規模、管理、科技等手段,形成品牌產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做到“人有我優”、“人有我精”。
【作者單位:河南省億隆財富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