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湘霞
摘要:
創新教育思想是人類當代教育實踐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一個有機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怎樣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作能力,美術教育尤其責無旁貸,因為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創新能力在社會發展、個人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創新教育思想是人類當代教育實踐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新形勢要求美術教育應作出相應的改革,不但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和技巧,更為重要的是學校要通過一系列的課程設置,以創新為終極目標,強化對學生注入創新精神培養的意識。
一、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一個有機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怎樣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作能力,美術教育尤其責無旁貸,因為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
(一)精選教學內容,激發創新思維
選擇激發學生求知欲, 觸動學生好奇心, 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 應當選擇構思新穎、趣味性強、利于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教學方法, 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創作的沖動。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看到傳統意義上的美術學習,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是否有利于學生個性品質的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有靈活性,給學生以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要選擇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
(二)改革教育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反應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在有機聯系,具有新穎廣義模式的一種可以物化的思維心理活動,它是形成創造力、產生創新成果的思維。正是這種反應事物本質的科學性、新穎性和物化性使創造性成為一個人具有創新精神的基本思維方法。在色彩實踐探索過程中,膽量、勇氣和應變能力都十分重要,要鼓勵學生在遵從藝術規律的前提下大膽創新,善于靈活應變、觸類旁通,敢于標新立異承擔風險,克服興趣狹窄、呆板怯懦和消極懶惰等有礙創造能力發展的性格情緒,要以一種宏觀的教學思路,在每一個環節中啟發引導學生,給他們一個寬松民主的環境,激發其創造興趣和熱情,以發揚個人的特長與優勢,充分地表現自我,保持和不斷產生創新的動力。
(三)改革評價方式,發展個性,發掘創造潛能
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評價應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發展,并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要重視個性的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取消只用一個標準、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方法,以避免學生只追求作業表面效果,畫出無創新意識和見解的平庸之作。藝術不像數學公式一樣可以標準化。我們應讓學生享受評價,而不是反感評價。教師在評價一幅美術作品的時候,不能用教師指定的統一標準去評價,而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充分考慮他們的個性品質,或者用學生自評、互評等多樣的評價形式進行評價,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發展了他們的個性。現在的“人性化”課堂教學要求我們:既要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又要重視人的差異性,注重發展個性,從中發現閃光點,因勢利導發掘潛能。深刻牢記“給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大膽設想、質疑,敢于否定自己,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在外出寫生訓練實踐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提煉、取舍,使創作的作品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具有感染力、藝術性,而不是對現實的原樣照搬、機械復制。使學生通過反復實踐,開動腦筋思考,逐步由“熟返生”,進入一個全新的、陌生的、獨具個性特點、藝術風格的領域,從“學會畫”轉化為“會學畫”從而逐步形成新穎獨特的創造性思維。
(四)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藝術源于生活顧名思義就是藝術美來源于現實生活。教師要隨時注意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描繪生活,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生活的本質與主流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等都有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從發生在自己身邊環境中的一切生活現象中發現美—值得追記的和向往的可視形象,汲取創作或創編的題材,進一步發掘創作主題,這是美術課中兒童畫創編的首要任務。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無窮無盡的美好事物,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有許多人或事都值得我們來描繪和謳歌。學生們可以帶著“童心”,帶著真摯的感情、天真的夢想,用真誠的愛心去觀察、去發現。教師在引導學生注意發掘生活美的同時,也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其創造興趣和熱情,以發揚個人的特長與優勢,充分地表現自我,保持和不斷產生創新的動力。
二、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觀念的更新,怎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怎樣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品質的形成,已成為檢驗教育教學成敗的關鍵。在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的今天,美術教育界更應該發揮出它所應有的獨特作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實施,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都應該圍繞著服務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重要目標展開。
【參考文獻】
【1】 梁玖,論美術文化形態 美術觀察;2000年
【2】 張興強,開掘后發階段的科學創造力 學術論壇;1981年
【3】 夏啟磊,高師美術教育專業教育專業與教學內容的選擇 中國美術教育;2001年
【4】 梁玖,論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觀念與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 中國美術教育;2000年
【作者單位:平頂山教育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