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虹
【摘 要】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響,文化的力量逐漸成為評價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作為培育新一代青年的主要力量,校園文化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感悟校園文化,從而達到凈化心靈,完善自己的目的。共青團作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推動力。
【關鍵詞】高校校園 文化建設 共青團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是學生成才的重要渠道。而校園文化作為其靈魂,對外是塑造校園形象、展示校園整體精神的重要標志;對內則貫穿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對學生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因此,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是提高學校的整體實力的重要手段。而共青團作為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具有一定的模范帶頭作用,在聯系學生、了解學生、服務學生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貫穿并滲透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方方面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肩負著重大責任,利用這些優勢,開展各種良好的共青團工作,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開展校園活動,全面增長才干
校園活動是校園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學生長知識、增才干的主要渠道,要充分發揮其在建設校園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團要擴展工作范圍,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具有特色的教育講座;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和愛好進行有選擇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開展具有時代特征的校園活動,以各種重要時期為連接點,適時、時時地將社會熱點無形地寓于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的時代精神;在活動中時刻注意發展人才,全面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另外,做好帶頭作用,積極領導校內宣傳、文藝、外聯等部門的共同配合,既要各司其職又要統籌兼顧。
二、道德文娛并駕齊驅,完善社團內部體系
共青團需要積極鞏固學生道德文化活動基地,這是進行其他校園文化活動的基礎,主要表現在對學生進行價值導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由團委帶領組織開展大型講座、團體輔導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參與性;積極開展多種重在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活動,例如開展學生志愿者服務、外出支教活動等,營造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要完善娛樂文化活動基地,為學生的自身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平臺,例如舉辦校園歌手大賽,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積極向上的心理動機。最后是加強文化社團建設,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參與者,是大學生與時俱進的活細胞,共青團應加強對社團的領導與管理,構建合理的社團體系,以社團活動為依托舉辦各類主題活動,挖掘學生潛力,建設先進的校園文化,優化育人環境,提高教學品位。
三、重視校內物質建設,營造良好文化環境
校園物質建設是校園文化的基礎和載體,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因此,共青團營造校園文化時必須積極參與校園文化的物質建設,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要不斷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鼓勵他們自主積極地投入到校內的物質文化建設上來。有些校園物質建設歷經數年風雨,已有損壞痕跡,那么就可以讓學生來設計自己喜歡的創意設施替代已壞設施,這樣一來,學生既投入到了校園建設上來,又培養了其主體意識,建立其熱愛校園的主觀世界。同時,還可以在學校主要的活動場所建立起宣傳欄等設施,做到宣傳及時、到位,也可分區域宣傳,在宣傳欄上“獨辟蹊徑”為學生“說話”,讓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填寫在宣傳欄,一起投入到宣傳內容的創設中來,讓學生在進行宣傳的同時也進行自身的素質修養。此外,校內物質建設還可以從校服、校歌、校徽、電視臺、廣播臺等方面入手,高校共青團可以進行調查征集,匯集同學們的經典設計,設計出符合各個學校自己特色和學生思想的作品。這樣一來,既塑造了學校輕松愉悅、活力四射的氛圍,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愛我校園、以校園為榮的自豪感。
四、發揮校園媒體作用,全方位發展媒介功能
校園媒體是學校的領導者、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所共同認同的輿論工具,在校內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是宣傳校園文化的基礎陣地,也是黨在學校的宣傳工具,對廣大師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與凝聚力。共青團應該積極利用這個主要渠道,通過電子信息化和網絡通信手段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獲取信息和資源共享等服務,為建設校園文化創造條件;不斷打造校園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凸顯核心價值體系,不斷完善內部管理體系,提高內部成員的技能水平,壯大其綜合實力;調整受眾定位,合理選擇固定受眾,培養潛在受眾,注重內容質量。
另外,在當今激烈的就業形勢下,部分青年學生通常會壓力倍增,此時的校園媒體就可以充當“心理醫生”的角色,為青年學生疏解心中的疑惑,培養輕松愉悅的校園環境。校園媒體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無形的,它所帶來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共青團應積極引導校園文化基地的建設,時刻關注校園媒體的動態,推動相關技術與設備的創新與更替,適時地進行媒體內部機制的改進。
五、加大信息宣傳力度,對內對外兩不誤
高校的對外宣傳內容就如同是自己的“名片”,學校的“名片”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存在潛在影響。共青團要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做好宣傳前的各項籌備工作;帶動相關宣傳部門,注重宣傳質量,必要時可采取調查問卷等形式,以學校為中心,向周圍進行發散式的調查,根據所得數據趨利避害,改革創新,制定出最適合當下的宣傳方案進行“再宣傳”。
對內的深度宣傳主要表現在加強學生的文化隊伍建設。學生是校園文化重要的實踐者與塑造者,要建設校園文化,首先要加強團內干部建設,共青團應該積極動員學生干部,進行動員教育;要建立大統一、小特色的管理機制,對于主要團內干部進行定期培訓,指導他們開展工作。由干部帶動學生,由部分帶動整體,做到全面而有質量地深度宣傳;要重視與其他高校之間的聯系,定期進行學術交流與實地考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另外,互聯網作為信息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