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瓏瓏
【摘 要】高等教育中教與學的過程是整個高等教育的關鍵所在。本文從幾個方面論述了如何提高教學課堂效果,提出怎樣做到教占主導,學以相隨。
【關鍵詞】高等教育 責任 質量
教育事業的成功與否深刻地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前途命脈。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質量和規模必須兼顧的階段。高校教師都知道,只有培育出的人才真正符合社會需要,才是有前途的教育事業。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是與社會的經濟發展現狀、社會的價值觀等緊密相連的。在當今大學校園內,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個人興趣愛好的不同,必然出現多樣特點的學生群體。在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對學生的工作經驗也越來越重視,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高校對人才培養的滯后性。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學生創業園”“創新競賽”等理念在大學校園內不斷出現。這些理念的落實,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等教育需要和時代接軌,始終要把握好教學質量,確保每一堂課都有意義是高等教育的根本。
一、 教師的責任感
責任是作為一名合格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教與學是一對既矛盾又統一的概念。“教”不僅僅是指上課那四十分鐘,而是更包含老師的內涵、方法和情感等。“學”也不僅僅是聽課四十分鐘,而應包含交流能力、興趣愛好、意志等方面。當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也越來越多地滲入到學校的各個方面,學校也不再是以前的那個象牙塔了。社會經濟的大環境,通過單位的招聘需求、學長生存的物質條件和職業發展前景真切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熱情。在大學校園內,個人興趣和專業選擇的差異、成績比重的降低、社會對人才的評價變化等因素是學生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在被校內外多種因素左右著的學生,很多學生不知道學什么、為什么要學,這無疑是對老師工作的挑戰,不僅要投入足夠的教學精力,而且還要努力把學生的負能量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老師的職責所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化解紛繁的矛盾,做好老師的基本工作是非常關鍵的。
二、師生情感的交流
知識信息溝通是否流暢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學生和老師的教學交流中,必須建立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學生對老師的基本信任除老師在課堂上流露出淵博的知識外,課后老師與學生是否有一個融洽的溝通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當老師上課結束后,被一些學生包圍在講臺邊交談時,大家都會感覺到這個老師肯定受學生喜愛,教學效果肯定不差。一般老師對學生印象的建立取決于學生上課的表現,以及學生作業的質量。但是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僅僅這樣是不夠的。當老師和學生深入交流時就會發現文靜的學生會比較有思想或者有文學才華;活潑外向的學生社會能力比較強。作為他們的老師,需要盡力發現他們的特點,讓他們有機會發揮各自的優點。要做到這點,就需要老師真心的付出,耐心的交流。
三、互動的上課方式
課堂是教學過程中的場所。在課堂中選擇適合師生交流的方式達到授業解惑的目的是至關重要的。老師根據自己課程的特點,靈活地選擇適當的上課方式。但知識傳授的雙向性不可忽略。老師的直接影響比較多就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定向,老師間接影響較多時,學生的思維就會比較開放、活潑,有更多的創造性。所以,老師應該多多采用間接式影響即啟發式講課,引導學生思考,效果會比較好。加強課堂師生的互動,防止學生光聽不想的現象發生。但是不可以以簡單的提問貫穿整個教學過,應該針對不同的講課內容,特別是不同年級的學生,互動方式和教學方式有很大不同,這就需要老師靈活采用適當的授課方式。效果是檢驗教學方式的重要依據。
四、與時俱進的內容
上一節高質量的課程,內容的結構也是非常重要的。課程內容本身有完整的知識點,但是其中很多點都和生活、生產中的實際情況有密切的聯系。若教學中只局限于課本的知識,就不太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在授課內容中增加一些生活中所體現出來的實例,并且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引導學生探討,課堂氛圍必然會隨之而活躍。學生的參與度大大提高,教學效果肯定得到提升。
此外,上課內容載體方式也對上課效果有一定影響。多媒體教學在當今高校也十分普及了。雖然多媒體教學有非常多的優點,比如信息量很大而且圖文并茂,但是也出現與此相對應的很多問題。如果多媒體信息過多導致學生消化不良。多媒體制作的界面不夠清晰,圖片單一,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生動活潑的界面,反差鮮明的色彩這些都是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前提,也是調節課堂氣氛的重要方式。
大學教育是這個教育體系中與社會相接最近的教育環節,也是大學生步入成年的階段,受到社會經濟,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影響。同時它也具有從幼兒教育到高中教育階段的各種特點。在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制度下,要想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有很多問題,包括現代學習方式和傳統教學方式的矛盾,現行教學評價體制和學習成績之間的矛盾,課程體系中剛性內容和實踐知識之間的矛盾。但是也要認識到,目前教學改革也已經從基層做起,由實際需求漸漸達到變革教學制度。如果每位大學老師都能腳踏實地探索教學方式,用各自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知識很容易被學生接受,那么我國的大學教育必然得到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志遠,孟金卓,嚴峻鵬.教學互動對教學質量影響的實證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3(2) .
[2]丁偉,張德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師生互動探析[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