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摘 要】合理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此文在文獻綜述和調研基礎上借用短板理論提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短板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短板的策略。
【關鍵詞】短板 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策略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體結合自身情況及眼前的機遇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定職業生涯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發展計劃、教育計劃等,并為自己實現職業生涯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1]。合理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大學生正處于職業生涯發展的探索時期,職業定位是否準確、職業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擇業就業,而找出并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短板則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策略的關鍵。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短板及表現
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并被此木桶的短板所限制。文獻及調查表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短板就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不力。具體表現在: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模糊
目前很多大學生缺乏對職業生涯的基本認識,往往將職業生涯規劃簡單的等同于職業選擇。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走進了誤區:不少大學生認為計劃不如變化快,沒有必要做職業生涯規劃;有的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等畢業后再做也不遲;有的大學生則將就業、職業、事業混為一談[2]。 有調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大學生沒有進行過職業生涯規劃。許多學生的職業目標不確定,沒有發展方向,導致其學習動力和實踐動力不足[3]。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缺乏科學性
大學生多因不能清晰評估自我和分析環境而造成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潛力認知模糊,導致其職業生涯規劃的不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從眾心理。目前多數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多受父母、老師和同學等影響,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和社會的實際需求。如當前跟風的外語熱、考證熱、考研熱、出國熱等。二是急功近利。許多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不足,對職業發展期望過高,許多人只盯住大城市,關注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單位。曾有一份在數百名大學生中所做的調查顯示,95%的同學表示自己兩年之內要做主管,5年后成為部門總監;77%的同學說,35歲之前要成為年薪50~100萬的職業經理人,還有20%的同學表示畢業后10年之內上《福布斯》等知名雜志的富豪排行榜,做一名“金領”[4]。
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環節薄弱
為了增加工作經驗,不少大學生選擇了兼職,做家教、促銷員和業務員等;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不少大學生選擇考證來增加籌碼,整天忙著各種各樣的考試。但社會實踐缺乏職業方向性,與自己職業生涯規劃關聯不大,雖有量的積累而少了質的要求,不僅使大學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風險性都增大,畢業后也難以實現“人,職”的最佳匹配。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短板的原因分析
1.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不夠
政府、社會、高校和大學生自己都缺乏職業規劃的正確認識和準確定位,沒有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放在重要位置。大部分高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較晚而且略顯倉促,注重結果強于注重過程,講座、培訓帶有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仍停留在就業的一般指導層面,僅提供一些就業政策咨詢和招聘信息,舉辦一些關于應聘技巧的就業講座,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顯得零散,沒有形成系統[5],忽視了整個大學期間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整體系統教育,沒有提供完善的職業咨詢發展服務,導致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前景很茫然。
2.缺乏專業化的指導教師隊伍
綜觀我國高校就業指導人員的隊伍組成,大部分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人手不齊、機構不健全、分工不合理和專業化水平低等問題。目前高校從事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工作的教師大部分是學生工作者和學生輔導員等,專業化程度不高且師資隊伍不穩定。教師指導形式單一,內容空泛,教學方式還是傳統的“你講我聽”,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做法就是舉辦各種專場講座,邀請一些專家和企業老總來傳授面試技巧,從就業中心提供服務的滿意度調查顯示受調查者對就業中心的滿意度普遍呈較低水平[6]。
3.人才測評和職業咨詢建設的力度不夠
“人才測評系統”是指對大學生認識自我,評估自我的重要手段,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沒有配備專業人員,更談不上運用科學的測評工具對學生進行人才測評。同時,有關心理和職業傾向的測評工具大多是從國外引進,再加以本土化,這不僅受翻譯質量的影響,而且未能正視中西方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的差異。此外,不少高校沒有開展包括政策咨詢、心理咨詢、職業方向咨詢和就業途徑咨詢在內的職業咨詢服務,職業咨詢服務機構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其效能,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7]。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短板改進策略
1.理念更新是前提
政府、高校、企事業單位進一步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對學校、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重新審視大學生的培養目標,調整新的培養手段,不斷調整教育理念,改進工作機制,引導大學生樹立和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變被動為主動,積極了解大學生的思想訴求,加大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力度,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建設,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形成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濃厚氛圍,使職業生涯規劃觀念深入人心。
2.專業化教師隊伍是基礎
建立一支數量穩定的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師資隊伍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否有效落實的基礎。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內現有師資資源,組建以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和職業生涯規劃人員為主體的專職指導隊伍,組建以學生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專業的教師為主體的兼職指導隊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通過兼職、聘請等多種形式吸引校外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人力資源管理專門人員、教育學或心理學專家學者、企業經理、校友等來校做兼職職業指導客座教授,不定期開展活動,提供咨詢和輔導服務。
3.社會實踐和職業訓練是關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研究證實:“一個成年人通過閱讀的信息可學習到10%,聽到的信息可學習到15%,而體驗過的知識卻能學習到80%。”[8]各高等學校應創造條件讓大學生有實戰演練的機會,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體系,為他們提前進入社會提供廣泛而深入的互動平臺。一方面通過鼓勵大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方式,讓學生了解社會實際需求,在鍛煉自身能力的同時,檢查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是否合理,并做出相應的調整,促進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建設社會實踐和教學實習基地,將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和擇業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建立長效的實踐鍛煉平臺,讓學生深入社會,體驗各種職業,達到對外部環境的全面、客觀認知。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事業單位等更新觀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快投入保證硬件建設,加強社會實踐和職業訓練,以克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不力的短板,解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招聘難的結構性矛盾,實現多贏。
【參考文獻】
[1]雷五明.絕不迷茫[M].湖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100.
[2]唐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12):74.
[3]姚新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3):84.
[4]馬奇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十大心理誤區[J].中國青年研究,2005 (10):75.
[5]鐘謨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7(12):47.
[6]余惠瓊等.加強職業規劃指導重視職業心理輔導——談高校就業指導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5(20):35.
[7]文學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9(9):87.
[8]豐碩.大體驗式教學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應用淺析[J].成人教育,2010 (1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