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京霞
摘要:社會音樂教育在音樂教育事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補充成分,也是我國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然而,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困難重重,還有很多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文就社會音樂教育的涵義、存在意義、面臨的問題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盡的論述。
關鍵詞:社會音樂教育 原因 意義 發展現狀
社會音樂教育是指在社會上開展的各種音樂教育方式,具有比校園音樂教育更深、更廣的教育內容和范圍。它通過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以及進行實踐鍛煉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另外,它還能陶冶人們的情操和拓展人們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提升自我的專業水平以及綜合素養。社會音樂教育辦學方式豐富多樣,另外它的教育對象極為廣泛,這乃是社會音樂教育的存在優勢,也正是這一優勢使得社會音樂教育在激發人們對音樂文化生活的興趣、提高廣大群眾的音樂素養、培育專業的音樂人才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尤為重要的作用和極其深刻的影響。
一、中國社會音樂教育的涵義及其特征
(一)涵義
所謂的“社會音樂教育”就是指除學校以外的政府、文藝團體或者個人對社會成員進行有關音樂方面的教育。另外,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他們為社會提供的與音樂有關的服務內容也是社會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可以籠統的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我國政府開辦或是由我國政府管理、監督的社會音樂機構,比如各地區的文化宮、藝術館、少年宮等等,它們主要是為中小學生提供音樂方面的教育;另一類是由學校、社會開辦的具有社會性質的音樂教育機構,這類機構具有業余的性質,大多是音樂藝術院校或者是專業音樂團體的附屬機構。比如社會上那些私立的音樂培訓機構等等,它們接收的教育對象具有廣泛性,不僅有學生,還有社會上各個年齡階段的音樂愛好者。
(二)特征
1.全民性。學生的年齡階段決定了學校的學生數量僅占我國總人口數量的某一個年齡階段亦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學校培養的音樂人才也就是這一部分人。社會音樂教育的服務對象卻不僅僅局限于學生,而是為我國全體人民提供音樂教育服務,服務對象具有全民性。社會上的音樂學員,其音樂素養參差不齊。社會音樂教育既然肩負著為整個社會培養音樂人才的重任,就要求它具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以便為社會上不同水平的音樂學員提供與之相符合的音樂教育服務,滿足他們對音樂的不同需求,使社會音樂教育成為真正的全民性的音樂教育。
2.終身性。每個人在學校里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具有音樂夢想的人卻會將夢想貫穿于整個生命的旅程。因此,當學生時代結束的時候,就需要其他的教育機構為其提供音樂教育服務,而社會音樂教育將會滿足步入社會后的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渴望和需求。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國社會音樂教育主要還是為少年兒童提供提音樂教育服務,各種音樂級別的考試也是以少年兒童為主體,這事實上是我國社會音樂教育存在的一個缺陷。完善的社會音樂教育是為全國各個領域、各個年齡階段的人民群眾提供音樂教育服務,這也是我國社會音樂教育服務將努力實現的一個目標。
總而言之,社會音樂教育是以我國全體人民群眾為教育服務對象,以不斷地提升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具有全民性和終身性的理想的素質教育。
二、中國社會音樂教育存在的因素
(一)它體現了我國經濟的進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經濟取得了高速的發展。同時,我國的科技文化事業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對審美的要求、對藝術的渴望以及對素質教育的認識都有了質的飛躍。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在基本生活條件得到充分的滿足之后,注意力逐漸由衣食住行轉移到了自身的綜合素質上。因此,社會音樂教育也便應運而生,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起來。
我國的政治日漸開明,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的個人平均收入也在不斷增加,這為人們對音樂的追求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音樂給人們帶來的積極作用也得到了極大地肯定,它不僅是人們堅定信念、追求理想的有效動力,還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潛在能力;音樂還可以提高人們的想象能力,為培養人的多種思維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人民群眾開始將部分精力投入到個人的精神世界以及文化素養中[4]。
(二)它為校園教育提供有益補充
在這里,我們所說的校園教育主要指九年義務教育以及高中、大學等校園面向校內的學生進行的音樂方面相關教育。校園音樂教育主要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基礎的音樂教育,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學生需要掌握的音樂知識往往是比較系統的知識鏈以及一些經過教育專家挑選和教育部審核通過的優秀音樂作品。這些音樂知識和音樂作品是以教學需要為依據從眾多的音樂知識和作品中提煉出來的,這部分知識在音樂教育中最具代表性,對學生走進音樂世界起到一個基礎鋪墊的作用,具有基礎而廣泛的指導意義。就當前的校園音樂教育看,校園音樂教育不能夠在一定時間里覆蓋人生的各個階段,更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音樂教育,因此,需要一種教育為校園教育進行有益的補充,以達到使全民受教育的目的。而社會音樂教育就能很好地完成這一使命,它以其開放而新穎的觀念以及豐富多樣的教育手段擴展校園音樂教育,成為將校園音樂教育向深度和廣度延伸的得力助手。現在,更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了只通過校園教育獲取的音樂知識并不能滿足學生日益膨脹的音樂夢想。因此,大多數家長都將學生送到了文化宮、少年宮、藝術館等機構學習音樂知識;同時,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為了彌補自己在音樂方面的缺失,也都開始在社會上報一些成人班學習音樂知識,積極地參與到社會音樂教育當中。這種相互補充、相互輔助的關系,使得校園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中國社會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功利性加強
人們所向往的音樂教育是讓音樂愛好者在音樂的樂園里盡情汲取音樂知識、學習音樂技能,讓學習的過程成為一種美好而難得的享受,讓音樂成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必去考慮其他任何因素。然而,在利益的誘惑下,音樂教育表現出極強的功利性。例如,舉辦業余音樂級別考試能夠收到可觀的經濟利益,這就使得爭辦考級的競爭日益激烈,很多機構違規拉攏考生、隨便發放證書、級別考試要求不嚴格等不良現象層出不窮。據一些考生說,不同的考試機構要求的嚴格度不同,同樣的水平在不同的考試機構可以獲得不同級別的證書。另外,音樂專業隨著考試級別的增加,考級的內容也會越來越難,但由于業余考生人數很多,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任務,評委只選考試內容的一部分讓考生“作答”,每個考生的考試過程從頭到尾只需要十幾分鐘。還有,由于家長對社會音樂教育認識有誤,一味地讓孩子考級。在一些家長眼里,級別就是孩子能力的體現,是證明孩子實力的有力證據,同時,也是自己驕傲甚至炫耀的資本。這就使得音樂教育充滿了功利性,音樂教育本身的深刻意義被逐漸覆蓋。總之,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家長甚至學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到音樂教育的功利性上。
(二)師資力量得不到保障
對于教育來說,師資力量是其成敗最重要的因素,教師隊伍的優劣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在我國社會音樂教育事業中,音樂教師的選擇取決于音樂教育機構,很多培訓機構聘請的教師是在讀本科生或是中小學音樂教師。這些教師中有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都較高,完全有資格、有能力給受教育者提供最好的教育好,而有些教師卻只是濫竽充數,還有的教師所教的專業并非自己的本專業,只是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從事某一專業的教學。因此,出現了音樂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的局面。這樣的師資力量不得不讓我們為音樂事業的未來擔憂。
(三)收費標準存在差異
由于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對音樂教育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這使得社會音樂教育的課時費也迅速提高。我國地域廣闊,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不一,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也良莠不齊,因此,每節課的課時費用也有所差異。比如本科畢業的教師,其課時費就少于研究生畢業的教師;畢業于名校的教師課時費就高于普通學校畢業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其課時費遠遠高于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等等。然而,由于社會音樂教育機構的收費標準是在沒有政府監督、干預的情況下自行規定的,因此導致很多音樂教師不顧自己的學歷、資歷,在利益的誘惑下只是不斷地抬高課時費。另外,由于音樂商品化越來越嚴重,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壯大,一些從事社會音樂教育的教師基于對音樂商品化的歪曲理解以及對音樂商品價值的一味追求,他們將音樂的教育功能和它的經濟功能緊密聯系,音樂藝術的道德觀念逐漸被淹沒,這就會使得社會音樂教育出現混亂局面,影響其正常的發展。
四、社會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將更多的注意力集轉向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那么對音樂的關注也隨之增加。同時,人們對音樂陶冶情躁、開發潛能、增強智力等方面也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認識,這對社會音樂教育事業是一種巨大的壓力,然而有壓力才能有動力,這也為社會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音樂教育的功能數不勝數,對社會文明的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音樂教育的逐漸普及勢在必行。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面貌日新月異,人們對于“音樂”、“美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社會音樂教育應該以教育為己任,不斷地追求自身的完善,且建立合理的運行體制與管理條例,并根據社會需要不斷豐富和調整教學內容,建立完善的、合理的、動態的評價體制,以推動社會音樂教育的迅速、穩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杰.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人格精神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教研),2011,(04).
[2]張潔.淺議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J].大眾文藝,2012,(09).
[3]陳穎.試論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之存在關系[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9,(02).
[4]張力元.社會音樂教育與改革開放同行——中國社會音樂教育30年[J].人民音樂,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