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花 戴慶鋒 涂文杰
摘 要:融資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根據融資方式的特點,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產生的原因,就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為中小企業更好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金融
我國中小企業在經歷了一段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后,正面臨著全新的發展時期。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大企業無法替代的特殊的戰略地位。中小企業容納了社會上大多數的就業人員,在促進經濟增長及解決就業和再就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活躍市場的基本動力。但融資難嚴重制約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速度,不少中小企業因為缺乏資金,面臨著即將倒閉的困境,融資難問題已經成為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方式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從融資主體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企業依靠自有財產投入來滿足發展及投資需求,在企業內部通過自有資金、留存收益、折舊計提、閑置資產變現、應收帳款轉讓、國家資金扶持(減免稅及國家補資金)等方式籌集資金。它是企業原始積累的主要部分,形成于企業內部,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風險性等特點。外源融資是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在企業內部融資不能滿足需要時,中小企業自然把目光投向外部,向外部籌集資金,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資金,并使之轉化為自己的投資,它對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高效性、靈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等特點。
(二)外源融資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資金的供應者與資金需求者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如債券或股票)直接形成債權關系的金融行為,直接融資可以是股權融資,也可以是債權融資。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方式主要有:企業內部職工集資、民間集資或借款(包括家庭和親友)、短期拆借、企業投資公司(基金)投資或貸款、債券融資及股權融資等。間接融資是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通過中介機構獲得資金的融資行為。最為常見的是商業銀行貸款,即儲戶的剩余資金通過銀行貸款給企業,銀行在中間扮演了典型的中介金融機構的角色。間接融資是通過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的融資行為。間接融資渠道主要是商業銀行貸款、融資租賃、擔保融資、信托融資等。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分析
中小企業融資難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內部原因。一是中小企業自身財務制度不健全;大部分中小企業自身財務制度不健全,缺乏足夠的經財務審計部門承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連續的經營業績,故銀行不敢輕易提供信貸支持。二是企業信貸通常是要抵押資產,但是中小企業缺少足夠的抵押資產,擔保困難。銀行在商業化經營和資產負債管理制度的約束下,為了降低貸款風險,一般要求貸款企業提供連帶擔保或財產抵押,尤其對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條件則更為嚴格。
(二)外部原因。一是我國基金組織以及其他融資公司還處于初建階段,其他融資渠道也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的機會非常有限。政府在建立為中小企業的貸款進行擔保、保險以及提供財政補貼上扶持力度遠遠不夠,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證券市場的進入門檻高,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無法進入其中融資。二是銀行金融機構經營理念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銀行金融機構在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在“抓大放小”的影響下走向了“扶大冷小”。三是現行金融體制的國有商業銀行壟斷程度過高,不利于開展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活動,國家也沒有建立起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導致中小企業貸款無門。四是信用擔保制度不健全,抵押擔保難落實。為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各金融機普遍實行資產抵押擔保貸款制度。
三、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幾點建議
(一)發揮政府的職能和作用。一是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環境。根據自身特點構筑和完善社會征信服務體系,創建中小企業征信制度,動態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降低金融機構的信息搜尋成本和風險,克服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市場失靈行為,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發展資信調查和信用評級等中介機構,鼓勵民間資信調查和信用評級機構合法經營等;改進和完善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辦法,科學地界定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根據信用等級確保中小企業獲取相對公平的融資機會。培養企業信用意識,建立高效的中小企業破產制度,確保債權人實現擔保利益。
二是發揮政府優勢,構建銀企對接。不斷加強金融信貸良好環境的構建,由政府牽頭舉辦形式各異的中小企業融資洽談會,構建銀企對接平臺。充分利用政府優勢,將金融機構征信系統、工商登記信息系統與地方企業納稅系統等部門的信息系統實行聯網,既大大提高了信貸資格審查的效率又對進一步完善了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有效實現銀企雙方良性互動。設立中小企業融資專項資金,幫助優秀的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融資支持,必要時可實行補貼性財稅傾斜政策一方面減輕企業負擔,另一方面鼓勵銀行啟動更多的貸款支持,促進地方經濟持續發展。
三是為中小企業創建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扶持其健康發展和壯大。第一,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建立專門的金融機構或在金融機構中設立專門的融資服務部門, 這是許多市場經濟國家所普遍采用的金融手段。第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由政府通過中介機構提供貸款擔保,降低銀行貸款風險,切實改進中介機構的服務,簡化手續,降低標準,擴大有效資產的抵押范圍。 第三,完善金融法規政策。我們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相應的機構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政府部門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 出臺加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力度的政策, 為其發展創造一個更為寬松的外部環境。
(二)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一是中小企業應完善企業內部經營機制,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只有這樣,才能既有內源資金支撐,又有外援資金支持。其次,應規范財務制度。應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能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制度,增加企業財務透明度。因為這都是申請貸款時所必需的。 同時,中小企業可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采取吸引合作伙伴、參股入股、強強聯合、爭取國家創新基金和貼息、融資租賃、民間借貸等方式籌集資金。endprint
二是中小企業應提高信用等級。建立信用管理法規政策和中小企業誠信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這兩個體系的職能作用,減輕信息不對稱,增大“失信”企業的法制成本和道德成本,達到綜合整治社會信用環境,規范中小企業信用行為的目的。創造中小企業與中小金融機構和諧發展的社會信用環境,重塑社會信用秩序。企業是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主體,企業誠信建設是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貢獻的著力點之一。加強信用觀念,不隨意逃避銀行債務,加強與銀行的聯系和合作,建立新型的銀企關系,支持銀行的信貸政策,給銀行一個良好的守信形象。
三是中小企業應加強改革力度。現行中小企業的組織模式已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 必須加以改革。由于中小企業弱小的特點,決定了必須走專業化、協作之路。中小企業要穩健快速發展,必須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提高經營者素質,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培育名牌產品,做到“小而專”同時還要增強自身的經營能力,加強內部管理。中小企業要加大體制改革力度,采取改組、聯合、兼并、租賃、股份制等形式,促進企業的分化改組,對于一部分效益較差、沒有市場的企業加速淘汰。
(三)構建大“金融”格局。一是創新中小企業信貸模式。以產業集群為核心的集群融資。集群融資是指屬于同一產業集群上下游中小企業互相擔保、以獲得單個企業依靠自身力量無法獲得的融資資助的融資方式。集群融資是依靠產業鏈上的企業集群的群體信用為擔保,以上下游訂單為質押條件的一種融資方式。或者是企業之間以“互保金”為擔保進行融資的方式。如深圳重點民營企業的互保金模式。他們是以“重點民營企業池”中的企業按其在合作銀行獲得的中長期貸款額度的規定比例自愿交納的資金。“互保金”進行自我增信。同時有當地政府的參與與資金介入。
二是建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為了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專門建立了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對象主要是已經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且專門設立了小企業貸款機構的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這從一定程度上了促進了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放貸。同時,根據地方情況需制定相關的貸款風險補償標準。
三是創新商業銀行的信貸方式。主要是商業銀行改變以前的“硬抵押”貸款模式,總結出適合中小企業貸款的方式。例如,保全倉庫業務(動產質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出口退稅專項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訂單擔保貸款、保理業務、聯保協議貸款等。這些金融創新既滿足了中小企業的信貸資金需求,又使商業銀行發展了業務、控制了風險,形成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四是開辟新的融資渠道方式。根據國際中小企業融資活動的先進經驗,目前中小企業應積極開辟一些新的融資渠道:(1)風險投資,即職業金融家對處于初創期卻能快速成長的新興中小企業和具有發展潛力的高科技產業投入的股權資本投資行為。風險投資一般以部分參股的形式進行,具有強烈的“承受風險”的特征。引入風險投資,既解決了企業資金困難的問題,又掃除了企業發展初期的障礙。(2)私募股權投資,即通過私募形式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并產生穩定現金流、非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私募股權投資者不僅通過投資增加企業資本金,還給予企業管理、技術、市場等支持,同時也會較多地介入企業管理。此外,金融租賃、銀行承兌、銀行信用證、委托貸款和直通款等,都不失為中小企業可以選擇的較好融資渠道。
參考文獻:
[1]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之對策研究.黃毅(導師:李一鳴) - 《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2010-06-01
[2]試析南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和對策.黃安 - 《黨史文苑》- 2005-01-10
[3] 解析中小企業融資難 單麗娟 - 《商業時代》- 2003-10-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