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韶鼎
摘 要:漢語的句中語氣詞作為漢語偏置結構重要的一部分,劃分和標記了句子的話題和焦點。對句中語氣詞本身進行了分類,并詳細探討了其在標記兩種不同結構(漢語左緣結構以及屈折內域下)焦點和話題的分布情況。在介紹句中語氣詞以及漢語焦點結構的基礎上,對漢語句子的句中語氣詞做了“一元、二元、三元”的劃分,指出了所有的句中語氣詞都是由最基本的一元句中語氣詞組合生成而來的,詳細探討了這些語氣詞的生成規則。與此同時,從漢語左緣結構以及屈折內域兩個層面對句中語氣詞標記焦點、話題的分布情況作了研究和歸納。
關鍵詞:句中語氣詞;焦點;話題;漢語左緣結構;漢語屈折內域
在漢語言系統中,語氣詞作為表達意思的一種輔助手段,在言語交際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具體的語言使用中,漢語的語氣詞又進一步劃分成為句中語氣詞和句末語氣詞。句末語氣詞的使用使話語有了態度和情態的標記,同時表現出話語究竟是屬于命題、假設,還是疑問。而關于句中語氣詞,從系統功能語法的角度來看,它起著承接前后兩個小句的作用。句中語氣詞前的部分作為句子的主位,而之后的內容則屬于述位。
在探討句中語氣詞對于句子主位與述位分布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這種分布在本質上其實就是句子的信息結構分布。換句話說,也就是句子焦點和話題的分布。
一、漢語句子的句中語氣詞
在現代漢語口語里,語氣詞可以用在句子的當中,把句子分成前后兩部分。這種位于句子中部、把句子分成前后兩部分的語氣詞常見的有“啊、呢、嘛、吧、哈、啦、呀”等。
與句尾語氣詞相比,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作用減弱,而主要用于標志句中的停頓,引出并強調后面的內容;句中語氣詞一般都可以用于句尾,但句尾語氣詞不是都能用于句中。
二、漢語句子的句中語氣詞分類
先前的學者多對句中語氣詞的功能,以及前后內容的關系進行研究和分析。然而對語氣詞本身的劃分不是很詳盡。因此,我根據語氣詞素的個數以及所承載的信息類型,將漢語句子的句中語氣詞分為一元語氣詞、二元語氣詞和三元語氣詞。
首先,漢語的基本句中語氣詞素構成一元語氣詞。這些基本語氣詞素包括:“呢、吧、啊、么、的、了、哇”。二元和三元句中語氣詞素都是由這些語氣詞素組合而來。按照語氣詞所承載的信息類型,即陳述、疑問或感嘆,可進一步將一元句中語氣詞劃分為以下幾類:
(1)一元句中陳述語氣詞:的、了
(2)一元句中感嘆語氣詞:呢、吧、啊、么、哇
(3)一元句中疑問語氣詞:呢、吧、么
2a.還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呢,這篇論文。(表示感嘆的“呢”)
2b.再打我一次吧,媽媽。(表示疑問的“吧”)
2c.不就是一土豪么,有什么了不起的。(表示感嘆的“么”)
以上的基本詞素類似于最簡方案中的詞庫Lexicon,二元以及三元的句中語氣詞都需要從這一詞庫中進行selection,然后對其進行排序和組合,最終形成符合規則的句中語氣詞。事實上,對基本詞素的組合應滿足以下層級規則:
陳述>感嘆>特殊疑問>選擇疑問
以上這一約束條件說明,在對一元句中語氣詞進行組合的過程中,要滿足陳述—感嘆—特殊疑問—選擇疑問這樣的順序。也就是說,任何違反這一順序的組合都不能成為正確的句中語氣詞。在此約束條件下,對漢語句子的二元語氣詞進行總結如下:
(1)陳述+陳述:的了
(2)陳述+疑問:的呢(疑問)、的吧(疑問)、的么(疑問)、了吧(疑問)、了啊(疑問)、了么(疑問)
(3)陳述+感嘆:的呢(感嘆)、的吧(感嘆)、的啊、的么(感嘆)、的哇、了呢(感嘆)、了吧(感嘆)、了啊(感嘆)、了么(感嘆)、了哇
(4)感嘆+感嘆:呢(感嘆)、啊(感嘆)、呢(感嘆)、哇和呢(感嘆)、么(感嘆)
(5)感嘆+疑問:呢(感嘆)、吧(疑問)、呢(感嘆)、么(疑問)
3a.都驚呆了呢,小伙伴們。(表陳述的“了”+表感嘆的“呢”)
3b.到最后她還是十動然拒了吧?(表陳述的“了”+表疑問的“吧”)
3c.*都驚呆呢了,小伙伴們。(表感嘆的“呢”+表陳述的“了”)
3d.*到最后她還是十動然拒吧了?(表疑問的“吧”+表陳述
的“了”)
另外,根據觀察可以發現,相同層級中的一元句中語氣詞其先后線性順序也不一樣,例如下面兩例,我們可以接受4a,但不能接受4b。
4a.真是一個十足的女漢子呢啊,那個女生。(表感嘆的“呢”+表感嘆的“啊”)
4b.*真是一個十足的女漢子啊呢,那個女生。(表感嘆的“啊”+表感嘆的“呢”)
這也就說明,在一元感嘆句中,語氣詞“呢”比“啊”更靠前。因此,基本句中語氣詞素組合順序條件應得到以下修正:
(1)陳述>感嘆>特殊疑問>選擇疑問
(2)陳述:的>了
(3)感嘆:呢>(吧、啊、么、哇)
(4)疑問:呢>(吧、么)
三元句中語氣詞與二元句中語氣詞規律一致,這里不再贅述。
三、漢語句子的句中語氣詞與焦點/話題分布
1.漢語的左緣結構與屈折結構
Rizzi在1997年首次提出了左緣結構(Left Periphery)這一句法概念,將標句詞短語(Complementizer Phrase,CP)和曲折詞短語(Inflectional Phrase,IP)之間的區域定義成為左緣結構區域。同時他也提出了話題和焦點在該區域上的分布:CP>話題*>焦點>話題*>IP。Belletti(2004)進一步發展了Rizzi的理論,指出了在IP之下的屈折層仍舊可以出現話題和焦點成分。從而有了在屈折層的話題和焦點分布情況:IP>話題*>焦點>話題*>vP。張志恒(2013)引用Del Gobbo和Badan(2007)以及Badan和Del Gobbo(2011)的研究發現時,指出:CP>相關性話題(Aboutness Topic)>懸掛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