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宇
摘 要:進入高三,即意味著馬上進入緊張而有序的一輪復習。一輪復習時間短、任務重,如何引導考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到科學復習,提高復習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對每位教師而言都至關重要。
關鍵詞:復習;考綱;資源;熱點
一、研讀考綱,理清思路
復習之前,深入研究考試大綱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才能明確復習思緒,做到有的放矢。
1.研讀考試大綱,明確考試內容
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選修地理3、地理5、地理6,以及《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規定的地球與地圖、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的有關內容。
2.研讀考試大綱,明確考核目標
所謂“地理”,即“知地明理”,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研讀考試大綱,明確試題特點
近些年的高考試題,仍然秉承新課標理念,延續地理學科特色,即用地圖說話、用圖表和數據說話,側重基礎,難度不大,但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認知能力的要求卻有一定的提升。
4.研讀考試大綱,了解命題追求
(1)求真:測出考生的真實水平,有利于高校定段劃線錄取。
(2)求穩:試題難度保持相對穩定,試卷結構與分值基本穩定,考試大綱及要求基本穩定,由舊課程平穩過渡到新課程。
(3)求新:新材料新情境,倡導新理念。
二、整合資源,認清結構
復習之前,教師需掌握學生手中已有的材料和資源,并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包括考試大綱、地理課程標準、教科書、地圖冊、歷年高考試題、精品教輔資料等。課程標準是編寫教材、實施教學、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在一輪復習開展之前需要對課程標準進行研究和解讀。教科書是課程標準得以落實、貫徹的載體,其中的概念解讀、材料說明、合作探究、方法滲透對于學生備考均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謀劃策略,有效實施
1.復習進程與師生心理情緒周期的調整
學生從9月份升入高三到最終完成高考需要度過漫長的十個多月的光陰。在不同的時期,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會有一定波動,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高考沖刺的同時也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不同時期狀態的變化,適時進行復習策略的調整,力爭做到事半功倍。
2.基礎性的必要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正式開始一輪復習之前,做出一份翔實的一輪復習計劃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復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也應適當提前做出預見,包括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生成性的問題以及周測或期中、期末的大考時出現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等。這就需要發揮集體的力量,整個備課組要團結一致、集思廣益,把各種工作都切實做在前面。
3.轉變復習備考理念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終要以促進人的發展、為人的發展服務為指導思想。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一輪復習時要徹底改變固有的如“重文本、輕人本”“重要求、輕需求”“重進度、輕效度”等落后的備考理念,在授課時要統籌全局、重點突出、有所取舍、重視思考和表達,切忌內容講得多而雜、學而不思、表達不清。
四、關注熱點,提升能力
一輪專題復習我們需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關注以下三點:
1.運用已知知識推出未知知識。能力考查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運用自身已有知識獲取更為廣闊的信息,這也是我們必須幫助學生努力達到的。
2.憑借考生已掌握的基本知識、形成的基本能力和整體素質去分析解決自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的矛盾和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3.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的關系。一輪復習需要突出社會信息的灌輸以及基本理論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作為復習主線,重視社會信息的輸入,這些社會信息主要涉及:(1)國家改革與發展的方針政策;(2)國內國際出現的重大事件;(3)人類共同關注的自然與社會、經濟與政治等領域的熱點問題;(4)與考生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宋治力.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復習與備考策略[J].考試周刊,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