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麗
摘 要:中專的學生可以說是中考的失敗者,在初中階段他們由于學習態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是老師心目中的問題學生。只要有好的開始,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就從《經濟政治與社會》前言開始。
關鍵詞:《經濟政治與社會》;前言;中專生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
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
二、通過優美的語言,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受
語言是傳播知識的載體,是人類交際的工具。(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語言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教師,如果語言標準,優美流暢,妙趣橫生將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進而促進學生的廣泛參與。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2)課堂老師語言的重要性。在上前言時,為了使學生消除對公共基礎科的歧視,我把中專學生的所有課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專業課,一類是公共基礎。我說:“三年后,大家學好了專業課,意味著你有了一扇有力的翅膀,但是單靠一扇翅膀是飛不起來的,你還需要一扇隱形的翅膀,就是公共基礎課,《經濟政治與社會》就是公共基礎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兩扇翅膀同時硬起來,你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才能使你怒放的生命更加精彩。”我用上了汪峰《怒放的生命》里的歌詞,再加上肢體語言的配合,我發現把學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住了。同時,我也輕易地化解了學生只重視專業課而輕視公共基礎課的誤區。
三、密切聯系社會,聯系學生,聯系專業,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
宋代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對于學習者來說,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介紹《經濟政治與社會》的內容和意義時,我問了三個問題:第一,玉林市那么多中專,你們為什么選擇來玉林農校就讀,到了農校為什么選擇汽車維修專業?有學生回答,選擇學校之前我看了玉林市很多所中專學校,發現農校的環境最好。老師及時評價,花同樣多的錢就要讀一所比較好的中專,這樣比較劃算。在回答為什么就讀汽車維修專業,有學生回答這個專業有好前景,以后準能賺錢。第二個問題,我舉了興業縣個體戶為了更好地做生意,組織一百多人集中到縣政府靜坐要求政府出面搬遷舊市場建立新市場。第三個問題,我問你們買了農村醫療保險了嗎?好多同學的父母因為去廣東打工忘記買農村醫療保險,購買農村醫療保險有什么好處呢?無論什么情況住院,在鄉鎮一級醫院可以報銷百分之八十五,在縣級醫院可報銷百分之七十,在市級醫院可報銷百分之五十,今年出臺了重大疾病在市級醫院可報銷百分之七十。講完后,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社會知識的重要。
四、上課第一節,要有嚴格的紀律要求
高效課堂建設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課程改革
的重要突破口。建設高效課堂尚需解決的問題眾多,課堂紀律作為建設高效課堂的有力保障和先決條件,毋庸置疑是這眾多問題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
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從根本上講是老師良好教學藝術水準的體現,能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有助于建設高效的課堂。
我用以上四個方面的做法上好了前言部分,我發覺很有效,我以后上的課都很好上,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高,真正是有好的開始,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
參考文獻:
韋中華.培養中職生學習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的興趣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