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璐
摘 要:當前有一種新型的服務模式即為信息共享空間,其被關注度日益升高,目前為止成為業內的焦點內容。尤其是信息共享空間在圖書館方面的實踐,其將會對國內公共圖書館事業飛快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信息共享;實踐;現狀;措施
所謂的信息共享空間(簡稱IC,Information Commons),是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新型服務模式。整合知識庫資源、互聯網以及計算機的硬件軟件設備于一體的整體環境當中,外加計算機專家學者、多媒體學者、咨詢館員以及專家指導等大力支持之下,形成了“一站式”的新型服務。本文主要探討我國公共圖書館IC建設的現狀,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為國內研究與實踐提供借鑒。
一、信息共享空間概述
美國的DonaldBeagle是倡導IC理論與實踐的主要人員,他在1999年提出了IC的兩層概念含義:首先,IC是一個虛擬形式的空間,即在線服務的環境;其次,IC也是創新類型的物理實體空間,利用數字環境和實體空間管理相結合以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對于IC的主要構成,Nancy Allmang(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等人認為其主要由虛擬和物理兩大空間共同構成,其實體仍為物理空間;虛擬空間則是不斷創新信息服務的模式。
二、公共圖書館構建信息共享空間的重要性
圖書館是我國各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不單是一個信息檢索的機構,并且還承擔著科學研究、學術活動以及服務學習者等重要的任務。由于公共圖書館主要的服務對象是社會各層次的人員以及文化工作人員,其需要將城市居民的各種基本需求作為其工作重點內容,即公共圖書館的主要發展之處即為滿足市民圖書服務。
三、我國公共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實踐現狀
1.思想觀念較為落后
目前公共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和日常管理仍然以“讀者第一”的形式作為工作人員的工作目標,但是工作人員對于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卻沒有理解,進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就不能很好的貫徹到工作當中,使得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共享空間仍然還只是觀望形式,充其量算是輔助性質的一種工具,甚至很多人對于信息共享空間的主要作用和相關概念都不理解。
2.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公共圖書館發展較好的多數國家都是非常重視構建信息共享空間這項工作,即他們在對IC構建方面所需要的人員培訓、硬件設備的籌集、質量評估、信息資源體系籌備等都有著較為完善的整套體系和管理制度。
3.宣傳力度不夠,利用率不高
在對某市的公共圖書館IC服務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包括部分大學生、高校教師在內的大多數人對于IC服務的功能以及概念都沒有很清楚的了解,還有部分人都不知道公共圖書館內有IC空間的存在,因此IC服務的利用率非常低下。
四、健全我國公共圖書館構建信息共享空間的措施
1.注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習和培訓
要想讓IC發展成功,首先必須要具備合理的結構,有高素質和高有能力的工作人員,尤其是參考咨詢館員,他們必須要做到工作時間時刻與用戶相聯系,對于用戶提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即以知識導航員、指導員以及環境管理員的身份來作為用戶的研究助理。
2.重視服務管理和質量評估
構建信息共享空間的主要內容在于服務,要想IC的評價更加科學,則必須要讓所構建的服務質量評價系統以讀者為出發點,讓館員和用戶之間的溝通得以暢通。
3.建立保障機制
良好的保障體制也是IC能夠成功運行的前提。首先,IC的營銷策略應該及時有效,利用互聯網、多媒體、講座以及海報等形式來將IC服務進行推廣和宣傳,讓服務的利用率得以提升。其次,對于服務的協調機制也要進行完善,讓IC的使用有理可循,將討論與安靜學習之間的矛盾進行化解,在相關房間安裝隔音設備等等。
總而言之,新時期對我公共圖書館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構建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則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對于圖書館的整體發展來說其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們必須做到以最大能力去研究和構建公共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進而保證各城市和各高校的圖書館都能夠建立信息共享空間,進而借用圖書館的高品質服務來對城市精神文明建設進行推進。
參考文獻:
[1]王啟云.關于我國建設信息共享區的思考[J].新世紀圖書館,2007(01):38—40.
[2]施 強.信息共享空間:意蘊、構成與保障[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03):53—57.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