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對于心理健康的標準理解不一。采用較權威的王登峰教授的心理健康標準,對于現代教學提出幾點意見,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從新的角度審視教學。
關鍵詞:心理健康標準;要求;現代教學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人民生活壓力的加劇,人們的內心也往往受到巨大的挑戰和沖擊。什么樣的心理是健康的,我們應該如何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健康心理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話題。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美國學者坎布斯認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應有四種特質:積極的自我觀念;恰當地認定他人;面對和接受現實;主觀經驗豐富,可供利用。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王登峰根據各方面的研究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較為詳細地提出了有關心理健康的幾條指標,主要有以下五點: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既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缺點都能做到恰當、客觀的評價,又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實際。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心理健康的人樂于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人相互溝通和交流,人際關系和諧。
3.熱愛生活,樂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并從各自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情,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
4.面對現實,接受現實;適應現實,改變現實。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并能主動地去適應現實,并進一步改變現實。
5.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的積極情緒總是占據優勢,雖然也會有悲觀、憂愁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
二、對現代教學的幾點要求
1.賞識教育,培養學生自尊。越是自尊、自信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中的心理狀態往往越好,能顯示出超常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自尊。平時多與學生平等溝通,多給學生關愛,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學生的潛能一旦被激活,他們的自信心會獲得極大的滿足,對學習就會充滿激情與渴望。
2.多組織集體活動,培養團隊精神。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既尊重自己,同時又悅納他人。那么這個人樂群性強,能與集體融為一體,同時又能從集體中獲得自己發展的養料,不斷完善自己。學校應該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比如每天早晨,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升國旗,讓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國歌聲中得到升華;在課堂上多組織一些小組競賽,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激發。
3.傾注愛心,給學生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師生之間愉快地交流,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在愉悅中健康發展。作為一個教師,要把班內每個學生的情況牢記于心。要把自己的愛分給班上每一位學生,同樣,作為學生,他們深深的敬愛自己的老師,快樂地從老師那里獲得淵博的知識,同時又獲得尊重、認可和鼓勵。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師生之間樂于交流,用愛心相互感染,這也為以后學生踏入社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奠定良好的基礎。
4.專業輔導,幫助學生保持良好心境。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能適當的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虛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交中不妄自尊大也不恐懼害怕。每個學校都要設置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及時對心理出現偏差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而且每個班每周應至少開設一節心理課。班主任也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當學生感情、生活等方面出現問題時,應及時加以疏導。
總之,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評價標準不統一,誤區多,只能在實踐中摸著石頭過河。相信經過不斷的努力,我們將培養大量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同時又有較好心理素質的人才,共同建設我們的和諧社會。
作者簡介:楊敏,女,1980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安徽省靈璧師范學校,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如何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