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目的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為了全面了解當前家庭教育現狀,我對我院的全體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方法及材料
1.調查對象
學生:以班級為單位,2010級6個班級和2012級高專,共230人。
2.調查方法
學生:將問卷發放到班級,利用假期時間,學生和家長共同填寫問卷。
3.調查材料
調查材料為自制問卷,含選擇題、問答題。
三、調查結果
1.家長普遍不重視子女的讀書學習
我院的學生來源基本上都是初中分流下來或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初中的成績就不是很好,原因很多:父母離異、家長在外地打工或是家長工作忙。很多家長根本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他們認為孩子的學生也就這樣,學不學都一樣,所以他們將學生送到學校的目的就是學校就是一個大幼兒園,孩子學不學習無所謂,只要不學壞就行。在調查中,75%的家長認為已經上大學了,學習就不用再操心了,22%的家長表示還是很關心學生的學習,有機會還想繼續讀完本科,還有3%的家長表示只要能拿到畢業證就行。
2.家長對子女的管理松懈
在調查中,絕大多數家長表示孩子在學校住宿、學習,學校應多加管理,有什么事情當然是學校的責任,家長只管學生的生活費就行了。有的家長還表示,孩子都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該讓他們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了,只要不出什么事,做什么都行。問卷中提到:“學生放假期間,如何管理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長表示,沒時間管理,只要晚上回家在家就行。有的家長表示,孩子說不回家,要出去打工,我們就讓去了。有的家長表示會讓孩子幫家里干點兒活,或找一個臨時的工作讓他們干。
3.家長與子女的交流太少
在調查中,一部分家長表示,每天都會同孩子打電話談談心,了解一下孩子的現狀,或是在放假的時候在一起交流一下。但絕大多數家長表示家長很忙沒時間同孩子交流,孩子已經長大,他們的想法我們管不了,也不想管。在問到孩子早戀的問題時,絕大多數家長都不反對,他們有的說孩子長大了,什么時候戀愛或同什么樣的人戀愛是他們的自由。還有的家長表示,根本管不了,即使管了,也不聽,也分不了。個別家長反對早戀,希望孩子在上學期間以學習為主。
四、現狀分析
1.家長自身素質低下,不能適應現代學校教育要求
絕大部分家長普遍不重視自身的文化學習。在這種背景下,絕大部分家長因為缺乏必要的指導方法,在督促子女學習時,最多只能指手畫腳,簡單化,類似于搞“官僚主義”。不僅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相反還會沖淡家庭中應有的勤奮向上的學習氣氛。家長應該做好子女的楷模,言傳身教。在學習上,可以說絕大部分家長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
2.家長平時行為和思想修養對子女產生不良影響
父母的不良行為修養,對子女必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自然而然的消極影響,很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因為沉湎于打牌賭博而對孩子不聞不問。語言粗魯、滿嘴臟話等不良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頂在頭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凍,含在口里怕化”,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放縱、嬌慣,對孩子健全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一切為孩子著想,使得孩子生活在“唯我獨尊”的家庭環境中,遇事只想自己,很少顧及他人,形成自私、任性、懶惰、貪圖享受、不愿勞動、害怕吃苦的不良品行。
五、對策與建議
1.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是前提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教育資源也在日漸豐富。但我們也必須認清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大學生包括打工人群面臨的就業壓力是日益嚴峻的,每位家長在孩子的成長問題育孩子應立足于教育孩子怎樣做人,在成才問題上要具有“條條大道通羅馬”的思想,其實個人在學術上的優秀并不是在社會上立足的唯一基石。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是科學家,學習好固然能促使人更加優秀,但絕不是優秀的唯一標準。許多事實表明很多領域中的突出人才在學校的成績都差強人意,有的甚至很差。因此,要使家長樹立家庭教育新理念,可以通過講座或交流座談等形式,逐步轉變。
2.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是關鍵
要重視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對每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培養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這樣家長會與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作為學校,有義務、有能力對家庭教育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作者簡介:康云玲,女,1977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分院,研究方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