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醒珠
摘 要: 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率,對實現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程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中學信息技術 教學優化 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作為一項實踐技能很強的學科,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學生必須掌握信息技術課的相關知識。教師要善于觀察,深入了解,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所成,為社會培養實際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融知識性與技術性于一體的基礎教育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信息技術課堂學習讓學生多方面素質得到提高,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加到學習中,更多更全面地接受教育;使學生有更自由的發揮空間,使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性
部分學生上信息技術課時不認真,主要是部分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可有可無,不夠重視。現在大部分學生雖然對網絡游戲和電腦聊天比較熱情,但是對信息技術課不重視,感覺信息技術課枯燥無味。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不重視直接影響老師教學的積極性。部分老師在教學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才可以使教學過程良性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創設情境,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關鍵。在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時就要使學生清楚地明白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和學好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把信息技術課的前景和使用價值清楚地告訴學生,使學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各個領域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第一課時就要使學生明白信息技術是人類以后必備的技能,開始就吸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本課程的樂趣。
二、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強化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應用性特別強的一門課,實際操作機會很多,但是在上實際應用課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進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操作。因為實際操作課的時間很有限,告訴學生上課時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無用的操作上。通過耐心講解,絕大部分學生都會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做到專心致志聽講。老師要做到精講多練,多給學生練習機會,對基礎性書面知識在每一階段進行測試,對存在的問題耐心給學生講解清楚。對操作部分進行測試時,合格的學生安排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的學生進行單獨指導,直到合格為止。對經常出現的錯誤要進行總結,對容易失誤的環節讓學生反復練習,這樣能夠極大提高教學效率。
三、注重學生主體性與個性化的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將教學目的和學生的興趣整合,還要注意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于樂之者。”可見怎樣使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運用“抓兩頭,帶中間,育全體”的教學思路。如筆者在講Word排版時,讓學生在上機操作時,制作一份板報,對于板報的內容、形式沒有嚴格地限制。半個小時后,讓每個學生通過網絡教室展示自己的作品,挑出優秀的作品放到學校校園網上。每個班級都有一個作品集,用于收集本班的優秀作品,由學生自己管理。這種教學方法賦予學生充分自主性,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不僅重視調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創造型人才培養。
四、前后聯系,以舊帶新,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教給學生知識,可能在他們還未走出校門就已經過時了。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必須有超前意識,不能滿足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對不斷發展、變化的信息技術的適應能力。在以往教學中,一些教師按課程常規安排把6個模塊內容逐一教給學生,結果不僅浪費課時,還造成學生因被動學習越學越乏味。因此,我在全面鉆研教材、掌握各模塊內容和它們相互聯系的基礎上,采用前后聯系,以舊帶新的方法教學。如在講授Word2000的操作時,因為它與其他操作有很多相似和相互聯系的地方,我逐一把各個按鈕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講深講透,并讓學生反復練習,達到嫻熟的程度。以后在Excel2000、Frontpage2000的教學中,我只是把它們與Word2000的相異點講解清楚,其他不再做具體講授,而是要求學生聯系Word2000的操作方法自己摸索。結果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種大致一樣的操作方法和步驟,舉一反三,掌握了知識遷移的方法。又如在講授“多媒體網頁制作”這一模塊內容時,我只是簡單介紹網頁制作與Word2000板報一般操作相異的地方,提出操作要求和目的,然后放手讓學生上機操作。具體操作過程讓學生借助已有經驗,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合理探索,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如有問題,組織學生互相討論、共同解決。結果,學生都能運用學過的相關知識完成帶有個人風格的多媒體網頁作品。應用這種教學方法,主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動手、動腦,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究,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五、加強信息道德教育,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課程由計算機課程發展而來,但已發生了質的飛躍,已經由單純的技能訓練上升為全面的信息素養培養。當前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仍有不少教師停留在計算機教學階段,加上具有指揮棒作用的信息技術會考中的題目側重于考核學生軟硬件操作的熟練程度,很容易讓師生片面認為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和操作,把計算機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應有價值,背離了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走進了應試教育的誤區。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既要注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又要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精神、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教育,并且把這些教育滲透到每一節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的好壞、真偽的能力,徹底消除由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如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網絡陷阱等負面影響,引導學生負責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只有這樣,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才能得以全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