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明芳
摘 要: 近幾年,素質教育呼聲越來越大,歷史作為記錄過去和現在的人文學科,已經成為學生必學的一門課程。作者主要對新課改下初中歷史課的有效教學方法進行探析,并結合實際教學工作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希望能為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現階段,在新課改實施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一種主要發展趨勢。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讓學生了解歷史發展進程,但是歷史學習過程是枯燥的,教師只有適當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樂趣,才能不斷推進歷史教學。
1.新課改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分析
1.1在開放性的體系下進行歷史教學。
在開放性的體系下進行歷史教學,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教師通過向學生傳播知識,學生能夠自由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歷史課堂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發表看法和意見,這樣才能使他們能夠真正了解歷史、認知歷史。因此,教師可以在對歷史教材知識講解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表對這一段歷史的看法和意見,從而更高效地理解歷史、獲取知識,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中,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2使歷史教學方式變得豐富多樣。
傳統教學模式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在講臺上以固定思維向學生講述課本上的內容。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歷史內容。因此,需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策略。
一方面,師生可以采用對話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就是教師對所講的歷史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自由思考,然后表達看法和意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夠對這部分歷史內容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師生討論。課堂教學以討論方式進行,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學生間能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暢所欲言,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再根據學生討論結果授課,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
1.3新課改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新課改提出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相互學習,友好相處,展現團隊合作方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小組講述一部分歷史內容,這樣學生就會認真搜集與其相關的歷史資料。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必須相互合作,在獲得資料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內容,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由此可見,新課改的實施有效促進了初中歷史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新課改對初中歷史教學發揮重要作用。
2.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
2.1充分利用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開發潛力的一項巨大動力,是學習的源泉。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首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課堂中,教師應根據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提問,選擇一些與現階段學生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相關的內容,使學生感受不到現實和歷史的差距,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使學生靈活記憶歷史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創設歷史情境,營造教學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
新課改下,利用情景教學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方式,尤其在歷史教學中使用情景教學法,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單純的文字信息只會使學生感到歷史課枯燥和無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歷史題材的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此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學生間互相討論,積極踴躍發言,發表對這段歷史的想法和意見,真正融入到學習氛圍當中,增強學習實效性。
2.3對自主學習過程進行指導。
初中歷史教學的自主學習并非沒有教師的參與,與之相反,教師的科學指導尤為關鍵。教師應該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2.3.1閱讀指導。初中歷史課程具有較大的知識涵蓋量,涉及古今中外多方面知識,學生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是初中歷史教學中自主學習的重要基礎。為了規范學生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提供一些優秀的歷史史料,并指導學生閱讀歷史地圖。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2.3.2思維指導。初中歷史的各部分內容是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的,其學科體系的構成是復雜的。如何將零散破碎的知識納入到整體知識框架之中并融入學生個人的歷史知識儲備之中是記憶的問題,更是思維的問題。首先,要指導學生掌握專題線索,如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在各個大專題下應有小專題,如“文化”下有文學、繪畫、建筑等。其次,要指導學生歷史縱向和橫向之間的關系。
2.3.3探究指導。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是多層面的綜合性學習方式,它不僅要求教師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求教師不斷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歷史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逐步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為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提供可能。教師要教會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一方面學生可以對歷史教材文本提出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對實際教學內容進行質疑。
3.結語
新課改的提出和實施,改變了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項重要因素,新課改的實施有效改變了這種現狀。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通過創設歷史情境,營造良好氛圍,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新課改的實施對初中歷史教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